238.第238章 勝利港造船廠(三)(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634 字 2020-06-06

駐廣辦和「福瑞豐」從大陸購買的布料用來做普通的衣服是肯定合格了,但要當作帆布使用,在強度上卻是離海運部的要求差了不少,試制出的船帆幅面稍大一些,在強風環境下就很容易被撕裂。雖然在船帆的材料上遇到了比較大的麻煩,但海運部認為也並不是沒有解決辦法。參與船帆制作的一個姓王的本地裁縫就出了個非常不錯的主意,用較為堅韌的多重布料來制作加強筋,在較大的船帆幅面上縫制了大量的加強筋之後,果然船帆的強度有了明顯的提升,雖然整體強度暫時還達不到海運部的技術要求,但至少已經能夠作為備用帆使用了,而且船帆的重量也並未因此大幅增加。而王裁縫也有幸憑借這個小小的獻計功勞,獲得了勞工等級的提前升遷。

執委會已經給駐廣辦發去了最新指令,要他們設法從盛產棉布的松江府地區大量定制更為堅韌厚實的布料,同時看看能否搭上西班牙人或是葡萄牙人的線,從洋鬼子那里弄到一些印度產的帆布。執委會現在已經將帆布列入了戰略物資清單當中,在自身缺乏紡織產業的狀況之下,哪怕是多花些銀子,多繞些彎路,也必須要盡快找到一條供應穩定的帆布貿易渠道。

根據流體力學所進行的船帆設計是海運部研制的新式帆船在外型上與現有船只最為明顯的不同之處,但偏偏這個技術含量最高的改進在仿制上卻是相對最容易的。即便是那些根本不懂得何為「伯努利效應」的土著,在知道這種新式帆的使用效果會大大優於舊式船帆之後,也會出於實際考慮迅速地進行模仿。

當然了,這種具有技術優勢的船帆也必須有足夠大的面積才能充分體現出性能上的優勢,因此海運部才會不惜想方設法要通過加高桅桿的方式來增加船帆面積。而按照這個時代的造船技術,要嘛就只能像中式帆船這樣使用相對低矮的桅桿,要嘛就像西式帆船那樣用上大量的支索來確保其穩固性,想要像穿越集團這樣直接造出空心鋼管來當桅桿,在技術上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難題。所以即便這種新式帆日後被人偷學去了,其船只性能相較於穿越集團的正版貨還是會有比較大的差距。

李奈又聽了一陣,眾人所說的話他倒是基本能聽懂,但很多名詞卻是不明其意,而他又不便讓人不停給他解釋,因此多了一會兒之後反而更覺糊里糊塗。不過李奈注意到參與討論的可不僅僅是海漢人,還有七八個明人船匠也偶爾會插上幾句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其中一個姓張的船匠似乎特別突出,就連越之雲、孫長彌也不時會以「張師傅」來稱呼這個人。

李奈聽那張師傅說話一口福建腔,便側頭對蔣三低聲問道:「這張師傅什么來頭?」

蔣三應道:「這張天貴張師傅可是造船廠的一把好手,首長們提拔他當了高級工頭,現在造船廠所有的船匠都歸他管,越首長和孫首長不在船廠的時候,就是張師傅說了算……對了,張師傅好像就是貴商行在廣州招攬了送來勝利港的。」

「竟有此事?」李奈倒是沒想到海漢人的頭號船匠居然還是自家幫著招攬的。「福瑞豐」在廣州也算是數得上號的大海商之一,名下船只雖然比不了許心素那種省級大海商,但大大小小二三十條船是有的,平時需要做的修修補補也不少,而且跟海漢人搭上關系之後,李繼峰已經在考慮需不需要自己搞個造船廠,多造幾艘船專門用來跑勝利港的航線。要是早知道自家招攬的匠人中有張天貴這種人才,倒是應該留下來替自家做事才對。

不過看了海漢人這造船廠的規模和運作方式,李奈深知即便自家能出得起足夠高的佣金,也很難給張天貴這種船匠足夠的發揮空間。首先自家如果真要開個船廠,規模肯定比不了海漢人的這間船廠——要供幾百號工人的吃喝拉撒,這一年得造出多少船才能平衡收支?而據李奈所知,海漢人對這個造船廠的投入根本是不計成本的,他們要的只是成果,而非投入,這種運作模式肯定無法套用到「福瑞豐」這邊。

其次海漢人給予張天貴的尊重和自由度也是相當高的,很多船只建造細節上的問題,海漢人居然還得以他的意見為主,而且這船廠試驗小船一艘接一艘的造,正經能用來跑海運的船半年都還沒定型,這要是擱在別的船廠,肯定早就把負責建造的工頭給辭了,哪能像海漢人這樣依然把他奉為上賓。

李奈好不容易熬到了討論會結束,眾人起身拍拍屁股,各自忙著開工去了。越之雲走到李奈面前問道:「李先生要不要去看看我們的新船?」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李奈很恭敬地應道。在對待匠人的態度上,李奈與相當一部分明朝士人不同,因為他出身商賈之家,而這個時代商人的社會地位依然不高,士農工商,真說來這商人還排在工匠的後面。當然了,商人的身家大到一定地步之後,地位還是會有顯著的上升,但如果是商人子弟要入仕做官,出身的劣勢就會被放大——李奈在考到舉人功名之後,放棄了繼續參加科舉也有這個原因在內。

正是由於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李奈在對待匠人的時候一向還是比較溫和謙遜的,何況面前這個造船匠人還有海漢人的身份。在李奈看來,越之雲、孫長彌雖然不像陶東來、施耐德等人的地位那么高,但起碼也是一方管事之人,自己也應該給予足夠的尊重才行。

而越之雲對於李奈的這種態度也很滿意,伸手作勢道:「那請李先生隨我來。」

出於保密的需要,一號試驗船的船台外面有一圈一人多高的竹籬笆,從外面是很難看清內里的工作情況的。李奈前一天進港的時候,也只看到了露出籬笆頂的一小部分船體。這次由越之雲帶著他進到了籬笆里,他才真正看清了這艘被海漢人十分重視的試驗船。

這艘尚在船台上由眾多支木支撐起來的半成品長約十丈有余,而因為甲板上層仍處於施工狀態,船體的寬度還不太好辨明,李奈根據自己的經驗估計,這艘船的寬度應該在兩丈到兩丈五之間,但以目前已經建成的大部分船身來看,船體深度要大於同級別的福船或是廣船,目測至少在一丈以上,僅從船體尺寸看,這艘船應該比慣常所見的四百料海船要稍大一些,特別是在吃水的深度上,比一般同級別海船多了幾乎有三分之一的尺寸。而船體的形狀則依然基本保持了中式帆船上寬下窄的尖底模樣,可以想到較深的吃水船身將會給這艘船帶來更好的海上適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