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第264章 武裝游行(2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590 字 2020-06-06

三亞地區並不適合飼養戰馬,但為了今後的作戰需要,又不得不從事這方面的准備工作。當初穿越時帶來的物資中也包括了幾匹馬,經過半年的時間,又陸陸續續從崖州、瓊州府城等地采購了一些馬匹,從中挑選出了十六匹馬,組成了一個騎兵排的編制,由哈魯恭本人親自擔任排長一職。

編制雖然是有了,但戰斗力卻相當可疑,除了哈魯恭本人之外,其他士兵別說騎兵,連騎馬都是頭一遭,全是在進入民團之後才開始學習騎術,至於什么沖陣、砍殺之類的騎兵戰術暫時不能指望了。不管從質量還是數量上來說,這支新成立的騎兵部隊顯然都無法投放到正面戰場上使用。而哈魯恭給軍警部的報告中也指出,這支部隊目前最大的功能恐怕就是完善部隊建制而已,談不上實際的戰斗力,如果一定要在戰斗中使用,那么最好是作為傳令、導向的工具——甚至連偵查任務都還不適合交給這支隊伍去完成。

不過這次針對安南內戰的軍事行動,極有可能還是會把騎兵排也派出去作為協從部隊使用。雖然中南半島的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都不適合騎兵作戰,但如果是在限定區域內的小規模交戰,騎兵仍然還是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軍警部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應該在保證由北越方面負擔基本軍費的基礎上,長期在安南戰場上小規模派駐部隊進行輪戰,以實戰來鍛煉部隊。而除了基本的步兵、炮兵和水兵之外,騎兵也將是未來攻略大陸的一個重要兵種。如果等到今後有實力介入大陸了才開始考慮將騎兵加入戰斗編制,那時機就太晚了。哪怕現階段的騎兵部隊規模只能用迷你來形容,軍警部也希望麾下能有一支少而精的騎兵部隊存在。

士兵們在列隊進入碼頭之後,由班排軍官進行整隊,然後以連為單位集中。為了這次的閱兵式,他們在最近半個月中的軍訓內容有七成都是行進隊列練習。古衛倒不是指望他們的隊列能夠走出後世儀仗隊的水平,但至少不能像普通民團那樣一看就是一群放下鋤頭扛起槍的農民。既然已經將這支民團當作了職業部隊來培養,那對於士兵的要求自然也得從職業軍人的角度出發才行。

這種從老百姓到軍人的轉變不僅僅只是換一身皮那么簡單,更重要的還是在心理層面上確立起軍人的意識。而這除了長期的軍事訓練和集體生活之外,參與實際的戰斗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培訓手段。在完成今天的閱兵式之後,這支部隊在接下來的幾天中的訓練科目將全部安排強化戰斗訓練,為即將到來的實戰做准備。但具體的出兵時間,還得看顧凱與北越方面的交涉結果而定,軍警部認為北越政權會在國內戰局的壓力下很快作出決定,出兵時間最遲也不會超過本月月底。

「列隊集合!」「鄰近兩人為單位,互相檢查裝備!」「向右看齊!」

於鐵柱大聲向自己的下屬士兵下達命令,不敢有絲毫的松懈。於鐵柱是首批被納入海漢治下的歸化民之一,也是第一批進入海漢民團的人員,在這支年輕的隊伍當中已經可以算是「老兵」了。雖然沒有參加過真正的戰斗,但各種軍事任務已經參與過多次。從最初的榆林角哨所執勤,到後來的海上巡邏他都曾直接參與,靠著資歷在民團中第一批晉升到中士,並成為了首批歸化民基層軍官。雖然只是一個班長,但在於鐵柱看來,這其實跟過去需要仰望的「軍爺」已經是一個等級了——要知道即便那些來勝利港的崖州水師人員,看到海漢民團的人可都是主動禮讓三分的。

於鐵柱並不在意海漢民團的性質究竟是私人武裝還是屬於反政府武裝,現在每個人的生活都比以前過得更好,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於鐵柱的家人和親戚朋友現在全都入了歸化民的籍,並且也有於大山這種已經「混出名堂」的成功人士親戚,這讓於鐵柱對於自己的從軍之路也充滿了期望。他不止一次聽自己的教官說過,在這個體制之內,升得最快的肯定是當兵的,只要一打仗,獲得提拔的機會就將大把大把地出現,今後當排長、連長甚至更大的官也並非不可能——當然,前提是必須奮勇作戰的同時還得在戰斗中存活下來。

於鐵柱雖然沒打過仗,但他有幸看過只有軍官一級人員才能觀看的「海漢畫片」,對於戰爭的殘酷也有初步的印象。同時他也慢慢明白,海漢首長們組建這支民團的目的可不僅僅只是為了保衛勝利港而已。但於鐵柱心中卻並不畏懼,反而十分渴望早日體驗到那種血與火的滋味。在昨晚參加的連部准備會上,擔任二連連長的穿越眾軍官已經向他們告知,在近段時間可能將會對外發起一次軍事行動。當然,這位高級軍官也向他們著重聲明了一點,這次軍事行動的目標肯定不會是大明。

在於鐵柱看來,這次公開閱兵的目的恐怕就是要讓本地民眾也對即將到來的戰爭有一個心理准備,至少讓他們知道海漢民團的戰斗力足以保證能夠取得勝利的結果,免得民眾在得知開戰消息之後擔驚受怕。

於鐵柱所在的民兵二連在集合整備完成之後,便迅速被帶離了碼頭,到通往一號基地的景觀大道上待命。他們空出來的地方則是立刻被剛剛登陸上岸的炮兵連填充,這支被執委會和軍警部寄予厚望的連隊配備了六門6磅炮和四門12磅炮,所有的火炮都安裝在兩輪式的活動炮架上,行進時由騾子進行牽引。在他們的隊列當中,還有數輛運輸彈葯和火炮配套工具的輜重平板大車,基本是把戰時的編制全部搬了出來。

此時的景觀大道兩旁已經擠滿了看熱鬧的民眾,特別是那些外來人員,更是十分好奇海漢人這又是要唱哪一出戲。圍觀民眾正在議論紛紛之時,便聽一陣鼓聲響起,然後迅速地慢了下來,保持著一個固定的節奏。景觀大道盡頭與碼頭相連的地方,穿著灰布軍裝的海漢民團開始踏著咚咚作響的鼓點,邁著整齊地步伐行進而來。

這些民團士兵頭戴藤盔,身著灰布軍裝,外面扎著牛皮武裝帶,小腿上打著綁腿,穿著千層底布鞋,左臂上有一塊綉有「海漢民團」字樣的袖標,左胸處還有一個小標,上面標注了士兵所屬連隊。普通士兵的衣領上還有一道紅色標志,這是他們的下士軍銜,中士和上士則依次多出一道紅標。至於更高級的穿越眾軍官,則是佩戴了軍警部統一配發的肩章。如果不是藤盔的違和感太強,這支隊伍遠看倒是頗有點「土八路」復刻版的味道。

士兵們抬頭挺胸,將燧發槍背在背後,一手抓住連接槍身兩端的槍帶以保持穩定。為了彰顯威武的效果,還特地將刺刀都全部裝上,一大片閃著白光的刺刀林在視覺效果上的確很有沖擊力。隊列以六人為橫排,每個連隊為一個矩形方陣行進,隊列前方還有專門的旗手打著綉有部隊編制的旌旗,氣勢絲毫不亞於大明正規軍。

不知是什么人開了頭,突然道路兩邊的圍觀人群中便開始傳出啪啪的鼓掌聲,這種來自海漢的情緒宣泄方式立刻就形成了連鎖反應,大量民眾都有模有樣地開始鼓掌,更有人大聲叫起好來——這些民兵都是來自本地,圍觀者中自然有很多熟識者,叫好聲多半是針對個人,倒未必是沖著這支部隊去的。不過民眾的這種情緒顯然也帶動了民團的士兵,他們不由自主地抬高了下巴,以更有力的姿態向前行進。

「這……這成何體統!」不少第一次目睹海漢民團真身的外來人員都是看得瞠目結舌,不知該如何置評這支在他們看來已經逾越了民團規格的武裝力量——除了沒有盔甲之外,這支部隊無論從軍紀還是武器上來看,都已經絲毫不亞於大明王師。

在緊接著三個陸軍連隊方陣的便是炮兵連隊,這些黑黝黝的火炮相比之前的刺刀林的視覺沖擊力要來得更猛,沒人能夠無視這種光外形就足以嚇趴一大片的大殺器。

緊跟在炮兵連隊之後的是騎兵連,雖然只有十幾匹戰馬,但配置了騎兵彎刀和近一丈長的騎槍之後,這支小小的騎兵部隊看起來還是頗有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