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第455章 考察香港島(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65 字 2020-06-06

雖然海漢目前的移民政策是以吸納社會底層百姓為主,但海漢在大明所扶助的代理人卻基本都是社會上層的富商大戶和文人名仕。海漢利用這些上層人士的社會影響力,來逐步塑造出大明百姓心目中富庶、穩定、安全、公平的海漢社會體系。這樣的一套社會體系比起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的大明,顯然會具有更強的吸引力,所能吸引到的移民對象也不僅僅再只是找不到生路的受災難民,大量有一技之長的工匠也會因為優厚的待遇而選擇接受海漢的雇佣。

海漢實力因為不斷補充進來的移民而壯大,這也會反過來影響那些態度搖擺不定的大明權貴,將他們進一步拉向海漢的陣營。有許多富商在去過李家庄、萬山港甚至是三亞之後,見識到了海漢的真正實力,就一改從前的觀望態度,開始積極地投身到海漢所營造的貿易體系當中。

此次由駐廣辦組織的商界考察團,便是打著投資開發香港島的名義前來。這支隊伍中有兩廣地區大大小小的商家共三十多戶,在海漢時間不長的經貿史中算得上是規模空前。

這些商戶中當然也包括了「瓊聯發」的十多家大股東,畢竟他們加入海漢陣營的時間早得多,屬於已經嘗到過甜頭的一批人,相比其他後來者更了解這種大型開發項目所能帶來的巨大回報。這些人一聽說駐廣辦要組織新的開發項目便踴躍報名參與,唯恐因為名額限制之類的東西被擠掉了參與的資格。而其他一些商家見這些大戶都如此積極,不想可知這事一定是有益無害,也就跟著爭先恐後地跳上了海漢這艘大船。

對於普通的商人來說,平時雖然也能跟海漢保持一定程度的貿易往來,但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看著大戶吃肉,自己只能喝湯,畢竟那些利潤最高的海漢商品大多被有限的幾家大戶壟斷了代理權,而普通商家能夠從海漢人手里買到的東西幾乎都是大路貨,相對而言利潤並沒有那么可觀。可問題是要拿下商品代理權,那就得跟海漢有比較深層次的合作才行,例如在三亞投資項目,購置房產,送族中子侄後輩去當地留學,甚至是在地方上組建由海漢統一指揮的民團武裝等等。

但這些事情對相當一部分商人來說要嘛是缺乏足夠的財力,要嘛心存顧忌不敢盲目遵從海漢的安排,並不是人人都能去嘗試。而這次駐廣辦組織新的開發項目,無疑是大大地拉低了進入海漢貿易體系的門檻——這地方就在新安縣境內,距離廣州僅一天航程,比起遙遠的三亞可便利多了。

而且相較於「瓊聯發」需要繳納高額保證金才能入股,這次的項目保證金門檻也被下調為一千兩起步,足以讓大量的中等實力的商家心動。因此參與這個考察團隊的商家數量,比起一年多以前「瓊聯發」考察團去三亞的時候翻了幾番,毫不誇張地說,就憑這個考察團隊所具備的經濟實力,在十天之內湊個三四十萬兩銀子的開發資金也絕非難事。而兩年前海漢開發黑土港的時候,一期工程投入的全部資金也不過才五萬兩而已,現在有了這么充足的資金保障,可以說香港島的開埠已經無需再去考慮資金缺口的問題了。

至於說這支土豪考察團背後所代表的官方利益,那更是遠遠超過了「瓊聯發」股東們的靠山。相較於「瓊聯發」股東大部分集中在廣州周邊的情況,這次考察團的土豪成員們所來自的地區分布更廣,廣東下轄的十州府幾乎都有涉及。盡管其中一部分商家只是由派駐廣州的辦事人員作為代表,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到眾商家的投資熱情——近一兩年所有海漢主導的生意,還從來沒聽說過有賠本的情況發生,只要搭上了這艘船,幾乎就等同於賺大錢了。

這支考察團由駐廣辦一把手馬力科親自擔任領隊,由此也可見駐廣辦對於此事的重視程度。三四十家商戶代表分乘四艘大船,之後還跟了幾家自行出動海船的參與者,總共十多艘船組成的船隊浩浩盪盪地駛進了香港仔港灣。不過由於這里的碼頭規模非常有限,根本容不下這么多船同時停靠,船隊不得不又花了很長時間來進行協調,讓大船靠岸,小船靠上大船,用跳板搭出一條連接岸邊的通道。

作為海漢的老朋友,一貫立場堅定的合作伙伴,李家自然也不會錯過這樣的活動,而代表李家參與這次考察的,正是那位最喜歡湊熱鬧的三少爺李奈。

事實上李奈得知這件事的時候也是剛剛才從三亞回到廣州,聽說駐廣辦准備組織商團開發海島,立刻就把這差事搶到了手上。對他而言,在廣州守著「金盾護運」的生意,遠不如出去游歷增長見識來得有意思,何況這個活動還是海漢人所主導的。

至於說這個項目是不是真如海漢人宣稱的那樣有極好的開發前景,李奈對此並無半點懷疑。自打兩年前認識了這幫人開始,李奈就從未見他們在發展大方向上出現過任何誤判,特別是在項目投資方面,海漢人的眼光和操作手法都無可挑剔,經手的項目幾乎個個都成了聚寶盆。如李家在瓊州島參股的甘蔗產業、港口建設以及香料基地等等項目,今年開始都逐步有了較好的產出,投資回報可比以前開單純開商行賣雜貨強多了。

香港島這地方,李奈也並不陌生,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到過這里,不過十來年之後故地重游,這地方卻似乎絲毫沒有變化。岸邊仍是破破爛爛的幾座棧橋式碼頭,岸上的道路因為前兩天的大雨而泥濘不堪,空氣中隱隱約約還能聞到排泄物的臭味。這里的狀況跟這個時代絕大部分臨海小漁村相差無幾,但李奈已經習慣了海漢治下港口地區那種整潔感的面貌,還沒下船就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三少爺,不要看這地方荒涼,過上一兩年之後,這里就又是一處繁華的港口了。」看到李奈面露不悅之色,馬力科主動過來搭話道:「我們對這地方已經有了全面的規劃,在未來幾年中這里將建成大明南部沿海最大的商貿港和貨物集散中心。這里的建設和經營模式都將套用我們在三亞地區的成功經驗,等明年你再來到這里,一定過會看到完全不一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