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第471章 獲釋(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87 字 2020-06-06

在與顏楚傑會談完之後的三天當中,李清揚幾乎完全是在惴惴不安的情緒中度過的。被捕之初他也的確存了魚死網破,以死報國的決心,然而海漢人並沒有給他這種表現的機會。被押送到三亞之後就是不斷地提審、提審、再提審,雖然海漢人沒有使用任何肉體酷刑,但日復一日,內容重復的提審也讓李清揚的情緒幾乎陷入到崩潰狀態,除了他咬緊牙關誓死要保守住的錦衣衛內部機密之外,關於這次行動和他自己的情況,幾乎都在魂不守舍的狀態下交代得干干凈凈。

即便這樣,李清揚也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已經違背了職業操守,說得嚴重點,跟叛國掛上鉤都不過分,畢竟三亞這地方盤踞的可是一群心無朝廷,忤逆不軌的武裝巨商,以他們現在所經營的局面,隨時豎旗開始地方割據都是有可能的。李清揚知道自己就算能夠平安獲釋,大概也會因為這次行動的失敗而導致他沒辦法再在錦衣衛里待下去了。

但李清揚沒有想到的是,海漢人居然膽大包天到試圖招攬自己為其效命,這絕對算是一個出乎他意料之外的結果。雖說顏楚傑的話聽起來似乎都很有些道理,但李清揚依然還是固執地認為其中有不少都是屬於「歪理邪說」,特別是那些反對朝廷政策,看不起官府衙門的說法,要照李清揚的脾氣,遇到這種刁民就得立刻拿下送去刑房里好好松松骨頭才是——當然也只是想想,現在沒被海漢人拉進刑房里松骨頭就已經算是萬幸了。

李清揚的確得慶幸自己遇到了一群文明人,否則他現在就算是沒死,被收押了這么長時間之後,現在的狀況大概也是在輪椅上度過余生的節奏了。顏楚傑所開出來的條件讓他看到了生的希望,而在三亞的海漢大牢里拖了這么久的時間之後,他的確也沒有了當初一死了之的那種勇氣。現在既然有活下去的希望,就算條件苛刻了一些,李清揚也不願再放棄這個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了。

至於說這樣做算不算徹底地背叛了錦衣衛和朝廷,李清揚只能安慰自己,至少現在還沒有作出什么直接傷及到大明利益的事情。而且的確正如顏楚傑點出來的那樣,只要他李清揚一直坐鎮三亞,並且按照當初的安排定期發報告回南京,那么一段時期內南京那邊至少不會再派人過來自投羅網了,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錦衣衛衙門出現不必要的人員損失。

而且要是下次派來的繼任者是個節操不穩的家伙,威逼利誘之下直接就投向了海漢人,那將給錦衣衛和大明朝廷造成的損失,豈不是比自己更大,更可怕?與其那樣,還不如就讓自己來當這個惡人,背這口黑鍋好了,至少自己還有點行事的底線,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當然李清揚心中的確也不乏虛與委蛇的心態,既然海漢人願意給自己一個長期在三亞居住的機會,並且還表示經過一段考察期之後就可以給予足夠的行動自由,那么自己就借此機會來完成對海漢的查探工作,再想辦法將真實的海漢狀況寫成報告傳回南京去,也算是將功補過了。至於南京方面到時候會對海漢采取什么措施,究竟會建議朝廷發兵,還是會繼續坐視海漢日益壯大,那就不是他李清揚能夠左右得了的事情了。

不過顏楚傑也說了,關於他李清揚是否能夠重獲自由,最終還得由海漢執委會討論決定。據李清揚所掌握的消息,海漢執委會里一共有九名像顏楚傑這樣,被稱作「執委委員」的主事人,海漢治下幾乎所有大事都是由這個執委會的執委們共同商議作出決定。李清揚對這種制度其實也不算陌生,因為這跟大明權力中樞所施行的內閣制度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

明朝內閣自建文四年起,到崇禎十七年終止,在兩百多年的時間中充當著國家決策機構的角色。建文帝成立內閣之後,就把宰相的決策權拿回自己手里,而議政的權力則是交給了內閣,行政的權力交給了六部,地方上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的三司直接對六部負責。

最初內閣大學士只具備了顧問的身份,屬於皇帝的私人秘書,只有皇帝才有最終的決策權,而內閣此時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權力機構。但從明仁宗、宣宗時期開始,內閣大學士的地位日益提升,而權力也隨之水漲船高,成為了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當時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都是由通政使司匯總,司禮監交給皇帝過目之後送到內閣,所有的處理意見由內閣擬定,皇帝批准,最後再校對下發到地方官府。

到了明世宗年間,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之後,這內閣就完全化身為宰相,地位已經上升到六部之上。而萬歷年間的張居正擔當內閣首輔的時候,其職能和地位幾乎已經非常接近現代國家政權中首相的地位。

在沒有聽說過海漢執委會的這套執政體系之前,李清揚也和眾多的大明國民一樣,認為皇權加上內閣體制就是天下最好的執政體系,但對海漢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之後,李清揚突然發現看似完美的大明內閣制度其實也還是存在著諸多的隱患。

大明內閣並沒有獲得過法定的行政權威地位,這兩百多年下來,沒有一個皇帝敢於違反祖制,把管理天下的大權正式交給內閣體系,內閣從始至終都名不正言不順,並沒有在法理上成為中央一級的正式行政機構。這導致了內閣與司禮監、六部乃至皇權之間都存在著諸多的利益沖突,而內閣在法理上又並不具備壓制其他行政機構的權力,畢竟從名義上說,內閣僅僅也只是皇帝的私人幕僚機構而已。

上有皇權,下有六部,站在同一級台階上的還有司禮監這個衙門,轄制內閣的框框實在太多,辦事的效率自然可想而知。而海漢的執委會據說就是這里至高無上的決策機構,所有在這里生活的人,包括海漢人在內,都必須要服從執委會所頒布的政令。在執委會上面沒有能夠壓制他們的皇權,下面也沒有會跟他們做對的六部,更沒有司禮監這種閹黨機構渾水摸魚,就算李清揚對這個執政體系的了解還處於非常淺薄的階段,他也可以想到,這個執政機構的運轉效率恐怕要遠超大明官府。這大概也是為什么海漢人在三亞這窮鄉僻壤的地方落腳僅僅不到三年時間,就能營造出如此之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