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第603章 游漳州城(2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112 字 2020-06-06

許心素見狀便叫了府中一名管家來,讓他帶著人陪寧崎去城里逛逛。寧崎正待要離開的時候,被摩根給叫住了。摩根將他拉到屋外門廊下,然後掏出一把手槍遞給他:「這邊有正事要談,安全就只能靠你自己了。」

「放心。」寧崎拍拍摩根肩膀,然後接過了這支手槍,將其放入自己的公文包里:「我會小心的。」

「開槍的時候記得先開保險,還有,這支glock18是自動手槍,你別一緊張就把子彈一梭子打完了,這寶貝兒的子彈儲備可不太多。」摩根唯恐寧崎忘記,又特意叮囑了一番。

其實寧崎並不是單槍匹馬去漳州城里逛,除了許心素調了一隊人著便裝保護他之外,寧崎身邊也還有四名隸屬於執委會警衛連的親衛一直跟著他。這個警衛連挑人標准也十分嚴苛,不但要膽大身手好這些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對海漢得百分百忠誠,並且不吝在關鍵時刻犧牲自己去保護海漢要人。需要擋刀擋箭當肉盾的時候,他們就是穿越者身邊的最後一道防線。

當然這種稀缺資源也不是每一個穿越者都能分配到,也只有執委會的幾名高層人員才會配備親衛,並且每人也只有兩名親衛,在離開三亞根據地外出執行公務的時候,才能獲准多分配兩個名額。

警衛連戰士沒有配備步槍,標配的個人武器是短槍和匕首。短槍是今年年初才在田獨兵工廠里試制成功的轉輪手槍,也就是西部片里時常會出現的左輪槍。不過這種近距離武器由於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都比較高,現階段也僅僅只有警衛連這個特殊部門裝備了少量而已,並且武器性能也還處在試驗品狀態,還遠遠達不到軍方所要求的水平。

許心素府上的管家還給寧崎准備了一頂軟轎,不過寧崎並不想坐在轎子里游街,便婉言謝絕了這個好意,但給他安排的導游倒是欣然接受下來。

為寧崎擔當導游的是一名少年,據說是許心素府上一個管事的兒子,名叫汪加林,年紀還未滿二十,同樣也是在早些時候去三亞留學過一年多時間。海漢執委會在穿越第二年成立「瓊聯發」之後,為了拉攏股東便開放了一些專業技術的學習機會,當時各家股東都派出可靠的年輕人前往勝利港學習這些先進技術,汪加林也是其中之一。不過他當時所學的是商貿金融方面的內容,倒是沒有在寧崎手下當學生的經歷。當然了,雖然寧崎不認得他,但他可是認得寧崎這位處於海漢權力金字塔頂端的大人物。

前些天許裕拙在東山島接到海漢使團船隊之後,便已經派快船趕在前面往回送信,告知海漢使團的人員構成。許心素便特地將汪加林等有過留學經歷的下屬召集起來,就海漢使團的人員情況問過他們。大致也就是了解一下使團幾名高層人員的喜好、忌諱等等,以便能在接待中投其所好。而使團抵達漳州之後的點對點接待陪同任務,也基本都是分配給了這些曾經的留學人員。

但凡是在勝利港生活過一段時間的留學生,對於海漢的認同感明顯就要比普通明人高得多,這汪加林也不例外。在與寧崎見禮之後,便主動詢問起勝利港的建設狀況,特別是冒著濃煙奔馳在勝利港與田獨之間的蒸汽機車,更是汪加林所關心的重點——他很想知道海漢是不是有朝一日會把這種行駛在軌道上的鋼鐵怪車推廣到整個瓊州島。

寧崎笑道:「這個是我們的長遠目標,不過目前還實現不了。修鐵路軌道可是個費時費力費錢的活,就算勞動力足夠,要在瓊州島修一圈鐵路,大概也得好些年才行。」

汪加林聽了這個答案略微有些失望:「若是如此,那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嗎?」

寧崎道:「你才不過十九歲,有生之年還早,你不但有機會看到環島鐵路,還有機會親眼見證別的海漢奇跡。嗯,說不定到你老去的時候,福建這邊也有很多地方已經通了鐵路軌道了。」

「若是有這一天,那小人一定要去當第一批乘客。」汪加林立刻又興奮起來,顯然對蒸汽機車的興趣頗大。

寧崎好奇地問道:「你剛才說在勝利港學的是商貿金融,既然你對機車這么有興趣,為什么當初沒有去學機械方面的課程?」

汪加林一臉無奈地搖搖頭道:「這是各位大人的安排,小人什么身份,哪有自行選擇課程的權力。」

「你如果對這方面的知識的確感興趣,那我可以推薦你去三亞留學啊。」寧崎聽他這么一說,好為人師的勁頭也起來了。只要是對海漢文化和知識感興趣的年輕人,寧崎都很有把他們拉入到己方圈子里的欲望。這些年輕人只要能有機會接受幾年「正統」的海漢教育,他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就會產生明顯的變化,有非常大的可能會成為海漢制度的擁護者——這點已經在近幾年三亞源源不斷培訓出來的年輕歸化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這些出身社會中下層的年輕人不會因循守舊,他們沒有切身感受過皇恩有多么浩盪,朝廷有多么英明,但卻實實在在地享受著海漢制度帶給個人的好處,獲得在這個社會體系中不斷向上的發展機會。而海漢相對更為健全的社會保障也能讓他們減少後顧之憂,可以在海漢統治區內做一些在過去看起來或許是離經叛道的嘗試。

像蒸汽機車這種東西,剛在三亞出現的時候被很多民眾視作妖物,但也有很多像汪加林這樣的年輕人迅速地接受了新事物,並且會好奇它的運作原理到底是妖法,還是海漢人口中所說的「科學大道」。而一旦這道知識的大門打開,封建皇朝所宣揚的「天命」之類的統治基礎理論就會被徹底瓦解,大明王朝的權威性也會在這些人心目中迅速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