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第630章 競爭與威脅(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79 字 2020-06-06

「這酒瓶一點都不比威尼斯出產的差!」布勞沃把玩著三亞特釀的酒瓶,忍不住發出了贊嘆。

「近兩年威尼斯的玻璃器在大明已經賣不動了。」比較了解市場行情的范隆根解釋道:「海漢出產的玻璃器在工藝上不比威尼斯的貨差,而且他們的生產量和運費成本都有極大的優勢,在價格上可以把威尼斯的貨生生逼死。不光是我們,就連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這兩年也已經很少販運玻璃器去大明了。」

從生產工藝上說,17世紀的威尼斯玻璃工匠所掌握的生產技藝肯定是沒辦法與多了四百年技術積累的海漢相比。盡管穿越集團中並沒有專業的玻璃工匠,但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基礎打底,海漢玻璃制品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展現出了不亞於舶來品的制作水平,而產能提高的速度跟海漢治下勞動力的增長速度也是成正比的,從每月供貨量三位數的水平很快就提升至四位數。加上瓊州島與大陸之間的距離比歐洲與遠東之間近得多,歐洲出產的玻璃器在運費成本的確根本沒法跟海漢貨比拼。

而促成海漢玻璃制品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的因素還不止於此,起碼還有范隆根並不是特別了解的兩個原因,一是海漢的產品開發創新能力,二是海漢獨特的商業推廣手法。

海漢從制作玻璃器之初就獨辟蹊徑,針對大明文人開發了種類繁多的玻璃材質文具,這些兼具了實用性的玻璃器自然是要比純粹用於裝飾的玻璃擺件更容易得到消費對象的青睞。而商務部門為此所專門設計的各種花式促銷套路,更是這個時代的商人們打破腦袋都想不出來的招數。僅僅不過兩三年的時間,東南兩省的文化圈子里便興起了以使用海漢玻璃文具為榮的風氣。對於這些地區身負功名的大明文人們來說,家里沒有佛郎機人賣到大明來的玻璃器很正常,但如果連一件海漢玻璃文具都沒有,那就真是有點跌份了。

而文化圈所引領的這種消費風氣也很快就對社會各個層面都產生了影響,海漢出產的玻璃器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原本屬於歐洲產品的市場份額給搶走了。葡萄牙人對此倒是無所謂,因為他們在與海漢建立了商貿關系之後,已經獲得了更多的貿易機會,所能獲得的好處遠勝於從歐洲向大明販運玻璃器。苦是西班牙人和荷蘭人苦,對於他們而言就是真的少了一項高利潤的買賣,而且已經不太可能通過技術手段從海漢人手里再把市場搶回來了。

當然了,沒辦法像海漢人一樣深入到大明境內進行貿易的這些西方殖民者在短時間內還意識不到海漢的真正優勢所在,在他們還認為海漢人是靠著產量和地理優勢來搶奪市場的時候,海漢人早就憑借更高級的技術手段來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和銷售渠道,不再給他們留下可趁之機了。

在開瓶品嘗了海漢出產的這種酒之後,三位荷蘭人都對此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也難怪,畢竟三亞特釀就是模仿朗姆酒的釀造方法得到的成品,而在穿越前的那個時空中,朗姆酒可是在歐美地區十分受歡迎的一種酒。

不過在這個時空中,即便是足跡幾乎遍布全球的荷蘭人,也還沒有品嘗過這種由甘蔗根莖作為原料的蒸餾酒。雖然哥倫布在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時就把甘蔗帶到了古巴,從此開始了甘蔗在古巴的種植歷史,但歐洲人發現當地土人使用甘蔗汁制作烈性醫療,並因此受到啟發研制出隔著燒酒,卻已經是18世紀初的事情。古巴真正工業化地開始生產朗姆酒,則是一直要等到19世紀中葉蒸汽機等先進技術引入當地。

而海漢所仿制出的朗姆酒,就是按照古巴的正宗口味來的。當然了,類似那種七年以上,甚至是長達二十年的陳釀酒,目前海漢是沒有可能產出的。產品基本都是用甘蔗汁原料生產的清香型酒,也有少量用甘蔗糖漿制備的濃香型,比如說布勞沃手上的這一瓶「三亞特釀」就是。

「這跟大明出的白酒口味不太一樣。這種酒……比較甜!」布勞沃又喝了一杯之後,給出了自己的點評:「這或許是用某種水果釀制出來的」

「是甘蔗,布勞沃先生。海漢人在瓊州島上大量種植甘蔗,根據我們在此之前所獲得的消息,至少有上萬人在為他們打理規模龐大的甘蔗種植園。」范隆根解釋道。雖然他也是第一次喝到這種酒,但在此之前已經聽過這種水果酒的諸多傳聞。

「海漢人在瓊州島種了這么多甘蔗?」斯派克斯有些疑惑地問道:「那他們的糖產量豈不是也高得驚人?」

斯派克斯的堂弟也是一名荷蘭海商,在地球另一邊的加勒比海地區擁有好幾處甘蔗種植園,手下奴工上千,因此斯派克斯大體也知道一般大種植園的規模是什么概念。上萬人勞作的甘蔗種植園,那至少是美洲地區十名以上的庄園主聯合起來才能擁有的種植規模了。而海漢人在瓊州落腳才不過四年多而已,斯派克斯對於范隆根提供的情報很是有一點懷疑。

范隆根沉默了片刻才道:「實際上海漢出產的一種白砂糖現在已經是廣東福建市場上的緊俏貨,那些有錢的官員和富商都會購買海漢出產的這種純凈度和甜度都更高的蔗糖。我在大員港的時候曾經嘗過這種白砂糖,不得不承認他們在制糖工藝上也有某些獨到的地方。」

「我們的種植園做不出來同等品質的蔗糖?」斯派克斯不敢置信地問道。荷蘭人在熱帶經營種植園的時間雖然比不了南歐的航海先驅,但好歹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了,范隆根的說法真是有點打擊人。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找大員當地的種植園問過,做倒是能做出來,但非常費工費料,成本會比海漢白砂糖的售價還高出近一倍。」范隆根的語氣也顯得非常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