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逐步推進(2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89 字 2020-06-06

海漢自1633年攻下舟山之後,一直在向浙江本地的商界灌輸「貿易至上」的思想,以利益和資本來驅動人心,如今一年多過去,這種策略也逐漸開始產生了成效。民眾的關注點已經不再是海漢在浙江的存在是否算是對大明的一種入侵,而是跟海漢通商之後,自己能夠從中獲得哪些好處。

杭州城中布政使王畿的府邸,在海漢撤軍的當晚便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以此來慶祝此次事件的「圓滿」解決。作為與海漢談判過程中立下頭功的大功臣,寧波知府曲余同也受邀出席了此次宴會,並且得到了極高的褒獎。

「此次有勞曲大人臨危受命,最終力挽狂瀾,救杭州於水火之中,本官且代杭州十萬民眾,謝過曲大人!」王畿雖然對海漢仍有許多不滿,但對「表現出色」的曲余同卻已經完全轉變了看法,絲毫不吝嗇自己的贊賞。

曲余同連忙拱手作揖道:「保家衛國、安靖地方,此乃下官分內之事,王大人謬贊了!」

王畿道:「只是本官觀海漢人自恃武力,行事莽撞,只怕日後遇到類似狀況,還會采用這類蠻不講理的解決之法。寧波府與舟山隔海相望,算是首當其沖的要地,今後還要勞煩曲大人多多受累,把守住這處國門才是!」

既然說到了自己的轄地,曲余同就要借題發揮一下了:「下官陸陸續續跟海漢人也打了快兩年的交道,自以為對其還算比較了解。海漢人重利,只要讓其安安穩穩地做買賣,他們其實也並不好戰。聽說他們去年已經在山東登州建了據點,開始在當地發展了。對他們來說,舟山只是一個由他們經營的貿易港,而非進攻我大明的橋頭堡。寧波雖然與舟山一衣帶水,但因為本地商人與海漢貿易關系甚是密切,寧波若亂,海漢利益必定受損,所以海漢人非但不會就近在寧波生事,反倒會盡力維護當地治安,保障通商安全。」

王畿輕輕哼了一聲道:「你這寧波府倒是開了浙江先河,率先就自行與海漢通商了!」

曲余同道:「大人,海漢人所作所為,其實全都是為了貿易,將其拒之門外,不過是白白給自己樹敵,他們若是要在沿海鬧事,各州府今後都不得安寧。倒不如息事寧人,開門放他們進來做買賣,官府也能從中獲取不少稅賦。海漢嘗到甜頭,自然不會再興兵鬧事,大家各取所需,豈不美哉?」

王畿應道:「怕就怕這些海漢人得寸進尺,出爾反爾,說是做買賣,做著做著就生出別的野心了!」

曲余同道:「大人言之有理,下官也有這樣的看法。所以要杜絕後患,下官以為還是需要以收服人心為上策。」

「那你給本官說說,要如何收服人心?」王畿頗有興趣地追問道。

王畿經過這次的事,已經認為曲余同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官員,所以對於如何處理與海漢的長期關系,他也非常願意聽聽對方的意見,畢竟在座的官員雖然不少,但真正與海漢面對面打過交道的卻為數不多,而曲余同常年在寧波執政,能夠近距離觀察海漢動向,所擁有的相關經驗肯定是遠遠超過旁人了。

「那下官便斗膽說幾句。」曲余同整理一下思路,便沉聲說道:「首先便是要設法對其實施教化,下官認為可派儒生到其轄區游學傳道,設立書院學堂,向當地人傳授我大明理學。只有明理,才能知是非,才不會再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王畿深覺有理,點點頭道:「你接著說。」

曲余同便繼續說道:「其次便是要設法讓其利益所在與大明共通,傷大明即是傷其本身。海漢國民中有不少都是以前逃難出去的明人,只需好好加以利用,這些人的人心很容易就會偏向故國。除了通商這個最簡單有效的辦法之外,下官認為還可以讓兩國國民通婚聯姻,待血脈相連之後,海漢想要再對大明開啟戰端,也很難得到其國民的支持了。」

王畿有些不以為然道:「民間通婚能有多大作用?兩國之間每年能有多少嫁娶,短時間內哪能多到影響國策的程度!曲大人此計未免有些想當然了。」

曲余同道:「大人說得是,若只是民間通婚,那沒十年八年甚至一兩代人的時間,很難看到成效。所以下官以為此計要想迅速見效,還需社會上層人士帶頭示范,由兩國高層聯姻方可起到足夠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