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章 無用信息(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64 字 2020-06-06

就算暫時將阿濟格的過問應付過去,耿仲明的心情也並未因此而變得輕松一些。他很清楚自己來到金州的目的並不是走馬觀花,而是皇太極需要自己來這里平定海漢人制造的麻煩。但經過剛才這場戰斗之後,耿仲明意識到海漢人恐怕不僅僅是阿濟格的麻煩,更有可能會讓自己也在金州栽個大跟頭。

耿仲明最想不通的一件事不是阿濟格給自己使絆子,而是海漢人在遼東這一系列行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後金統治區與海漢國相隔數千里,海漢派出軍隊來遼東作戰,就如同後金繞過整個大明去攻打安南一樣不可思議。但海漢人又是以精明著稱於世,絕對不會做沒好處的虧本買賣,那在距離本地幾千里的地方開辟戰場的對他們的好處又會是什么?

這種需要長期謀劃和准備之後才能實施的作戰行動顯然不會是海漢高層一時心血來潮,耿仲明下意識地覺得,如果自己能夠找到戰爭爆發的原因,或許就有機會找到終結這場戰爭的辦法。他並不認為海漢在遼東部署的兵力能夠打一場讓後金傷筋動骨的滅國之戰,而持續不斷地與阿濟格麾下的部隊交戰,必定是帶有某種尚未被己方所真正察覺的目的。

耿仲明當下也顧不上吃飯休息,趕緊吩咐下去,讓人將有關海漢的情報記錄盡快送來,並召集了手下的幾名軍師,期望能從中尋找出一些蛛絲馬跡。

後金的情報機構在過去數年中一直都以大明和蒙古為主要監視對象,信息收集整理也以這兩國為主。而近年才在南海崛起的海漢國,由於其距離遼東十分遙遠,後金以往並沒有過多關注這個似乎八竿子都打不到的對象。

然而局勢的變化之快遠超想象,海漢不聲不響地摸到北方,並且毫無征兆地將從未打過交道的後金當作了敵人。後金的情報機構數年來都是在西南方向深耕細作,而對於從南方冒出來的這個對手實在知之甚少,只能一邊應戰,一邊通過大明的情報渠道去拐彎抹角地收集關於海漢的信息。

當然了,紙上得來終覺淺,這些轉了不知道多少次手的情報,能夠為後金軍方提供的參考價值實在很有限,甚至還不如在戰場上連連吃敗仗的前線部隊的感受來得真切。但阿濟格向他所提供的情報中,現在看來有不少缺失和不盡不實之處。比如海漢軍所使用的武器射程,就顯然要比情報中的數據更長,這就直接導致耿仲明在戰前制定應戰策略的時候,對敵軍戰術的判斷和己方防御措施的部署都出現了明顯的失誤。而由此所引發的直接後果,便是漢軍旗在戰場上處處受制,從頭到尾都處於被動挨打,無力還手的狀態中。

而現在耿仲明要做的事情,就是將現有的情報資料再次進行匯總分析,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到一些之前被忽視的重要信息。雖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對於如今處於被動位置的耿仲明來說,這無疑算是一根值得伸手去撈一下的救命稻草了。

耿仲明手底下的幾個狗頭軍師都是在山東時就跟隨他的老部下,雖然沒有多少才華,但卻很了解自己這位上司的心意,被他召來之後交代幾句,眾人便開始分頭整理現有的資料信息。

後金對於海漢的了解可大體分為軍事和非軍事兩個領域,非軍事領域主要是指海漢的國情現狀,其中包括了風土人情、對外貿易等等,這些信息一般都是公開的,只要多花點心思倒也不難收集到。而收集軍事方面的信息則相對要困難一些,後金以前從未預想過會與海漢在戰場上對峙,所以對於這個國家的軍事情報收集工作,也僅僅只是從海漢在渤海海域開始表現出敵意之後才有所動作,到現在都甚至還沒有弄清海漢當初在山東控制區派駐了多少軍隊,又是從何時開始策劃對遼東動手。

海漢目前在遼東派駐了多少兵馬並沒有確切的情報信息,按照後金的估算,作戰人員不會超過五千人。但這其中步兵、騎兵、水兵及炮兵等多個兵種的構成和部署情況,後金方面也並沒有掌握到相關信息,也很難由此推斷出海漢在遼東地區的軍事規劃和作戰方案了。目前通過數月來不斷的交戰所得到的信息,多數是戰術層面,在阿濟格的刻意隱瞞之下還不甚全面,而且海漢軍也未必使出了他們的看家本領。所以最為重要的軍事情報,能夠為耿仲明指揮作作戰提供的參考卻是最少的。

但耿仲明並不是如阿濟格一樣的單純武夫,他看待這些問題的角度倒是要更高一些。他認為戰爭只是海漢人實現其目的的手段,找到其發動戰爭的原因或許才能解決當前的困境。而這相關的信息,或許與地峽防線的海漢軍部署狀況並沒有太直接的聯系,反倒是很有可能隱藏在那些原本就公開的信息當中。

耿仲明提出了這個思路之後,他手下的軍師在整理信息的時候就能有更多的針對性了。特別是海漢近年來疆域版圖的變化過程,很快便在這幫人檢索情報時引發了關注。

根據資料顯示,自海漢紀年1628年起,也就是大明崇禎元年,後金天聰二年,海漢便從南方的瓊州島上向外開始擴張。從那時起海漢向北擴張地盤的步伐便從未停下,自兩廣到福建,再到浙江,連年向北進軍,前年抵達山東,去年年底終於踏足遼東。

考慮到海漢每到一年都幾乎是使用武力打開局面,持續了八年不斷向北發展控制區,就相當於在海外戰場連續打了八年的仗,期間消耗的軍費和資源恐怕已經難以計數。這樣的舉措顯然不是海漢高層一時興起的決定,必然是其舉國上下同心協力才能達成的局面。而一支連續打了八年仗,迄今未聞敗績的常勝軍會有多么可怕,似乎已經在遼東的戰場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