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0章 威逼利誘(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72 字 2020-06-06

海漢在福廣兩省已經經營多年,上自一省巡撫、布政使,下至縣衙書吏、班頭,大明官僚體系里不管官職高低,只要是手里有權的人員,沙喜多少都有過打交道的經歷。而這次要與梅生川這位來自大明兵部的高級官員會談,沙喜所准備的策略就是要先從氣勢上壓倒對方,以自己的豐富經歷讓對方明白,大明官員在自己眼中並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

當然除了示威之外,必要的利誘也是這種場合不可或缺的手段。海漢在南方各省與沿海州府的官員們有著諸多利益關系,而其中的一些操作手段自然也適用於梅生川。關於梅生川在山東的談判進程,郝萬清在船隊從芝罘港出發之後就已經發了電報到旅順,向沙喜告知了詳細情況。既然已經知道梅生川對種植園項目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沙喜這邊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准備一些談資素材,讓梅生川了解海漢是如何具體操作大明官員在其占領區內投資的種植園。

「台灣島北部的沿海平原,目前有大概三百多個種植園,其中有一半都是屬於福建各州府的官員。從四品的知府,五品的同知,軍中的守備、千總,一般弄個三四百畝地是比較常見的,偶爾也有個別財大氣粗的官員,一次就圈下千畝土地。」

沙喜一邊親自為梅生川斟酒,一邊向他介紹道:「類似這樣的地方,更南邊的南海還有很多。如果梅大人有興趣,就算自己沒空去到那么遠的地方,也可以委派親信,由我們安排過去考察。等你知道大明有多少官員在海外投資了種植園,大概就不會再有什么顧忌了。」

梅生川心想若真是如沙喜所說,南方各州府的官員都以此作為自己的生財之道,那這生意應該也算穩當了。只是如此一來,各州府的官員肯定心思浮動得厲害,難以再完全效忠於大明了。而且這種合作雖然盈利頗豐,但也相當於是將自己的把柄交在了海漢人手上,日後若是海漢人要在南方舉事,這沿海各省怕是連像樣的抵抗都組織不起來了。

仿佛是猜到梅生川心頭想法,便聽沙喜繼續說道:「這可不算什么叛國,我國只想與大明建立正常的外交關系,也沒打算要通過這些合作來謀取不正當的利益。」

沙喜這番話說得義正辭嚴,梅生川要是之前不了解海漢人的事跡,或許還真信了也難說。當然現在沙喜說出這番話來,梅生川可不會把這當真,海漢在大明沿海占去了這么多的地方,而且幾乎都是使用武力手段達成目的,絕非是什么良善之輩。梅生川雖然有心從海漢這邊替自己撈些好處,但大是大非還是看得很清楚的。南方官場很可能已經無法再根除與海漢之間的利益關系,而這種狀況也不是他梅生川一個人就能改變的。

而沙喜的目的就是要讓梅生川明白,與海漢合作做買賣並不是個別大明官員的大膽妄為,而是南方沿海各個州府的普遍現象。海漢在這方面有著豐富的操作經驗和成功范例,而且也不用擔心南方局勢會出現動盪,從而影響到這些生意的長遠前景。

沙喜繼續說道:「每年通過包括種植園在內的合作項目,我國會定期向大明的合作伙伴輸送數百萬兩銀子的分紅,用以回報他們的投資和信任。但如果大明能夠與我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開放沿海州府的通商權限,那我們完全可以將類似的合作形式轉入到大明境內,這樣省去了大部分的運輸成本,又有相對充裕而廉價的勞動力,到時候同樣的操作模式就可以獲得更為豐厚的收益。梅大人,我現在和你談到可不是幾萬幾十萬兩銀子的生意,而是每年能夠帶來上百萬兩銀子收入的產業,這還僅僅只是我們提供的諸多合作項目中的其中之一而已。」

饒是梅生川早有心理准備,但還是不免被沙喜所提到的這些數字所震撼到,他這才意識到海漢一心想要推動兩國建交,可能不僅僅只是出於政治方面的考量,光是這巨大的經濟利益,就足以讓很多人心動了。這也難怪海漢在南方這些年里有許多侵害大明權益的做法,但地方官府不但一直保持緘默,對海漢的行為縱容不究,而且還有推波助瀾之勢。他在兵部看過南方這幾省近幾年上奏的公文,幾乎都是稱贊海漢出錢出力維護地方安靖,還建議朝廷早日與海漢建交,以便能讓海漢的軍事顧問順理成章地進入明軍駐地,為當地衛所代訓軍隊。

如今了解海漢的情況越來越多,梅生川自然也就明白了這些地方上奏的情況,多半都是該官員得了海漢的好處,拼命為其鼓吹的手段而已。但他自問如果是自己在地方上做官,大概也很難抵擋得住海漢發動的金錢攻勢。退一萬步說,能扛得住這種攻勢的官員,或許也很難堅持多久,畢竟海漢人可不只是會這一招而已,既然擁有一支能將後金軍打得抬不起頭的軍隊,誰又敢與其做對呢?

梅生川不動聲色地應道:「看來建交這事,貴國差的就是朝中有人替你們發聲了。」

沙喜笑道:「是啊,朝中有人好說話,雖然南方各省的官員與我國的關系都還不錯,但建交這件事終究還是得京城有人牽頭才行。我們去年送了那么多銀子進京,也是希望通過梅大人能夠結交到更多的朝中官員,以便推動這事盡快實施。當然事成之後,我們對包括梅大人在內的各位大人都還會有重謝回報。」

沙喜特地在「重謝回報」幾個字上加重了語氣,梅生川豈能聽不懂他的弦外之音,不過說服內閣幾名大學士同意與海漢國建交也絕非易事,哪怕海漢為此花費的銀錢已經多達二十余萬兩,梅生川也仍然不敢打包票說必然能夠成事的時限。而且梅生川也很清楚,自己絕不會是海漢人實施此事的唯一渠道,京城里一定還有其他官員在暗中替海漢打點上上下下的關節,自己也沒有必要強出頭去攬下此事。

「本官當然樂於見到海漢與我國和平相處,不過朝中對此還有不少反對的聲音,恐怕一時半會還難以統一意見。沙大人,恕本官難以向你作出明確的承諾。」梅生川斟酌了一下,還是選擇了比較保守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