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5章 針鋒相對(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82 字 2020-06-06

羅洪報出了這樣一個出乎所有人預料的高價,自然就不再有任何的懸念,這個回合又是由他所代表的馬打藍國勝出了。羅洪在前兩個項目總共報出了一百二十八萬元的出價,買下了四千多支火槍和兩百門火炮,即便是以海漢的成軍標准來看,這批軍火也已經足以武裝起一支六千人規模的火器部隊了,而放在馬打藍國的環境下,再加上使用冷兵器的弓箭手、騎兵、長矛手、盾牌手、輜重部隊等配置,這支精銳部隊的規模至少可以達到一萬二千人左右。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當年海漢幫助安南訓練新軍,第一支部隊僅僅只是千人規模,到第二年才擴展到三千人,第三年擴編至八千人。要訓練出一支全面裝備火器的部隊,除了一次性的武器采購之外,得到專業人士的指點也非常重要。如果不是海漢派出了軍事顧問團隊不斷為安南培訓合格軍官,那就算安南購買了再多的海漢制式武器,也難以發揮出百分百的威力。

馬打藍人即便是購買了足夠組建一支萬人強軍的武器裝備,真要形成戰斗力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沒有海漢提供的軍事培訓,而僅僅依靠他們自身的摸索,那么三五年之後恐怕也還是一盤散沙。關於這一點,海漢當然很清楚,荷蘭人心里也明白,而場間唯一沒有意識到這個狀況的,大概就只有得意洋洋的羅洪了。

馬打藍軍過去雖然也裝備有少量火器,但在編制和戰術方面真是沒有什么章法可言,根本就對這種跨時代的戰法不甚了解。如果沒有專業的內行人給予培訓,僅憑自己的摸索,那羅洪花費重金購買的這些武器恐怕連一半的威力都發揮不出。只可惜他目前並未意識到這種風險,仍然還沉浸於勝利的狂喜之中。當然了,他也根本不需去考慮那么多,只要錢到位,該有的自然都能有。

至於花出去這一百多萬,羅洪認為自己已經達成了目的,就無所謂價格高低了。他唯一感到的慶幸的是海漢只安排了東印度公司這一家競爭者參與競購,要是多得幾家同時下場競爭,先前自己所出的價就未必夠用了。

接下來便是由羅洪代表東印度公司在海漢已經准備好的合同文件上簽字畫押了,坐在他對面蘇克易面無表情地看著這個過程,但內心卻是無法保持平靜。馬打藍人的暴發戶作風雖然在他看來俗不可耐,但人家卻是實實在在地搶走了陸軍裝備中的兩個大項。蘇克易賭的是能夠拿下海軍項目,日後在海上封堵住馬打藍國的攻勢,避免與其在陸上交鋒,但萬一這一步賭失手,那巴達維亞城的未來真的就岌岌可危了。

羅洪這一臉志得意滿的模樣,蘇克易很難推斷對方究竟是准備了多么充裕的資金來對付這次的競價,雖然他認為自己制定的計劃要比對方這種用錢硬砸出一條路的方式高明得多,但看到羅洪出價的勢頭,他也不免有些擔心自己是不是太過托大,而小瞧了對方的財力。

陸軍的第三項競購內容是槍械火炮之外的其他軍備,包括了刀槍弓箭等冷兵器,鐵制盔甲及盾牌,彈葯補給,以及十分重要但看起來並不起眼的海漢軍事培訓方案。

這份培訓方案的內容包括了兩個主要項目,一是海漢派出軍事顧問去到購買者所在地區,提供為期三個月的一線作戰部隊培訓,內容是傳授槍械及火炮的操作,以及火器部隊的各種基本作戰戰術。二是購買者可以派出一支軍官團隊,到海漢陸軍學院接受同等時長的培訓,而學習內容就將是以各種高級戰術為主,期間學員還將進入海漢軍隊受訓。成績優異者,還可申請留在海漢軍中繼續進修,或是以軍事觀察員的身份前往一線部隊參與作戰行動。

這種培訓一般只會向海漢的軍事盟友提供,而這次海漢軍方決定放開這個禁令,目的之一便是要設法在馬打藍或是荷蘭的內部培養親海漢派的高級軍官。這種長遠計劃在海漢過去對外的軍售貿易過程中已經屢見不鮮,安南、大明等國的軍中都有為數眾多的軍官在私底下是海漢擁躉。這些軍官不單是接受了海漢的軍事培訓,同時在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也在培訓期間被海漢所影響,回到其所在的陣營之後,也會將這樣的影響逐漸擴散開去,時間一長,自然會產生許多對海漢有益的效果。

當然了,海漢提供的軍事培訓可不光是拉攏他國軍官,這些培訓內容對提升軍隊戰斗力的確會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所以在嘗到甜頭之後,向海漢購買武器的國家大多都會要求海漢提供配套的培訓服務,哪怕這種服務是付費性質,當事國也會很樂意為此掏腰包。

白克思唯恐這兩家沒有理解到這項培訓方案的意義,還特地在第三項競購開始之前作了一番簡明扼要的介紹,意圖當然便是要促使這兩家保持剛才的勁頭,繼續抬出一個高價來。

相比前面的槍械和火炮,冷兵器的價格真可謂是相當便宜了,精鋼的馬刀不過才幾元錢一把,工業化生產的矛尖、箭矢更是直接按重量賣,稍稍貴一些的盔甲,半身板甲加頭盔還不到一支步槍的價錢,而保護能力更為出色的全身甲,其價錢甚至比這兩國國內工匠自行打造的成本還低了兩三成。

不過有便宜也有貴的,槍械和火炮的彈葯就比冷兵器貴得多了,而且這對馬打藍來說已經成了必買對象,否則他們就只能摳門地使用購買武器時配發的那點彈葯,數量估計連完成基礎訓練都夠嗆。

真正價錢最高的是最後這個培訓方案,包括了雙方互相派遣三十人團隊的費用在內,海漢為這個方案開出的報價是——三十萬元。這絕對是一個相當大的數目了,如果僅僅只是這幾十號人三個月的生活、交通及薪餉成本,那三到五萬元就綽綽有余了。能開出這個價錢,自然是因為海漢認為通過培訓所傳授的軍事技能值這個價。而這第三項競標內容中諸多子項的打包價格,跟第二項火炮的報價已經相差無幾,也是達到了六十萬的坎上。

不過對於東印度公司來說,失去了前兩個項目之後,再爭購這個項目的意義就不大了,就算爭下來了,頂多也就是給對手增添一點麻煩而已,對於增強自身的軍事實力能夠起到的作用卻極為有限。蘇克易雖然對軍事培訓的內容很感興趣,可自家根本就沒買到海漢陸軍的主力武器裝備,這培訓豈不是成了屠龍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