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8章 國際影響力(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93 字 2020-06-06

被朝鮮特使李希惦記著的費策賢費大人,這個時候才剛剛出門。其實因為三亞的大明使館尚未完工,所以他目前也是住在迎賓館里,不過所住的別墅距離李希的住處較遠,兩人暫時還沒有照面而已——這當然並非巧合,而是來自海漢外交部小心翼翼的安排。鑒於這兩家的關系比較敏感,外交部也不希望讓他們過早在三亞會面。

海漢這次請了朝鮮人來三亞觀禮,其實這事寧崎在私下已經跟費策賢知會過了。費策賢雖然知道寧崎打招呼也是出於對大明的尊重,但一想到過去在大明面前卑躬屈膝的朝鮮人如今開始抱海漢大腿,還派了特使來三亞准備要修建使館,他心里終究還是會有些疙瘩。

想當初費策賢在禮部當差的時候,也接待過來自朝鮮的使臣,那時候的朝鮮人在大明朝堂上所表現出來的卑微態度,費策賢依然歷歷在目。但從海漢進入大明北方開始,朝鮮似乎已經不再將大明視作唯一的靠山,這其中的原因為何,親自去遼東看過前線交戰狀況的費策賢也心知肚明。大明和朝鮮都應對乏力的後金,卻被遠離本土作戰的海漢軍打得節節敗退,這也難怪朝鮮人三心二意了。

這次受邀的嘉賓基本上都已經在此之前陸續抵達了三亞,而今天這個晚宴的目的就是為兩天後開始的慶典活動預熱,讓各國來賓能夠提前互相認識一下,海漢官方也會順便在晚宴上公布一下之後慶典活動的具體安排。而費策賢也想要借著這個機會再確認一下,到底哪些國家選擇了倒向海漢,哪些國家依然將大明作為外交方向的首選。

盡管京城的朝堂上還是一片和諧,大明作為天國上朝的地位似乎永遠都不會改變,但離開大明之後,費策賢就能明顯感覺到外部形勢並不是像以前那么樂觀。自遼東半島以南的大明海疆,都已經成了海漢人予取予求的地盤,這中間所蘊藏的巨大危機,只怕朝堂上的高官們並沒有真切地意識到。

像鉗制渤海出口的山東半島,江浙膏腴之地的杭州灣,東南海上要沖福建海峽,嶺南最主要的出海通道珠江口,這些原本屬於大明的海岸要害,如今卻全部都有海漢以「租界」為名所實際控制的殖民地。海漢人不但在這些地方開展貿易和殖民活動,更是駐扎有大量武裝部隊,鵲巢鳩占地替大明行使起了所謂「維護海上秩序」的職能。

大明朝廷難道不知道這些狀況嗎?不,其實皇帝和內閣大臣們對海漢在大明海岸上的這些小動作心知肚明,但問題是在於大明已經沒有能力去將海漢從這些地區驅逐出去,更別說在漫長的海岸線上與這樣的海上強國開戰。在山東驅逐海漢人的武力手段失敗之後,朝廷就再也沒人提過開戰的事了,所有人都很明白,現階段的大明打不起更輸不起這樣的一場戰爭,更何況還需要海漢人在遼東拖住後金南下的步伐。只要海漢沒打算入侵內陸,這些在海岸線上的小動作就睜一眼閉一眼過了。

但即便如此,費策賢也還是想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盡可能為大明爭取到一些利益。特別是在國際社會上維護好大明天朝上國的形象,不能讓海漢把風頭全給搶跑了。

要不是親身來到海南島,見識了海漢在這里的作為,費策賢也很難想象一個新興小國是如何在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里,成長為讓大明都頗為忌憚的競爭對手。

在興建使館的這幾個月里,費策賢一直住在迎賓館中,也借機結識了不少國家的權貴人物。雖然這些南海小國過去在大明眼里或許都是不起眼的番邦,但當它們都逐漸將海漢視為地區領袖之後,就慢慢不再前往大明朝貢了。雖說大明並不會在乎這些小國進貢那點土特產的價值,但此消彼長之下,近幾年海漢的國際聲望的確是在飛速崛起當中。

比如今天這個晚宴,派員出席的國家至少有十幾個之多,其中除了大明和朝鮮來自海南島以北之外,基本上全都是南海地區的國家或西方殖民帝國,而這種號召力已經是現今的大明難以實現了。

不過令費策賢稍感欣慰的是,大明至少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他步入會場的時候,立刻便引來了諸多關注。認得他的人都紛紛主動上前打招呼,寧崎也在第一時間過來與他寒暄,這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感還是相當不錯的。

「今日出席的國家著實不少,看樣子會是一次很熱鬧的宴會。」費策賢面帶微笑地吹捧了一下海漢的晚宴安排。

寧崎當然明白這種場面話的意義,也是笑著應道:「相信有很多人都是為了能見到費大人而來的,等會我一走開,費大人就會被包圍了。」

費策賢與寧崎對視一眼,都是心照不宣地笑了起來。作為遠東地區目前可能是國力最強的兩個國家,海漢與大明之間的關系無疑是眾多國家關注的焦點。毫不誇張地說,他們在這里的每一句交談,都會有許多人豎著耳朵想要知道內容,畢竟他們所代表這兩國的外交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將會決定遠東地區未來的國際形勢走向。

費策賢對於海漢的這位外交部長還是頗有好感的,畢竟同為讀書人出身,而寧崎又是研究歷史文化出身,對於大明所知不少,兩人還是有頗多共同話題。而且寧崎不像其他海漢高官那樣富有攻擊性,更倡導和平相處的外交方式,這是費策賢頗為欣賞的一點。國與國之間就應該像當下這樣,坐下來一邊品嘗好酒好菜,一邊進行外交磋商,以和平作為共同目標,當然如果能以大明為尊就更好了。

果然兩人寒暄完之後,寧崎一走開,便有數人主動上前圍住費策賢,想從他這里打聽兩人剛才交流的內容。不過讓費策賢稍感失望的是,主動圍上來的這些人全都是跨國商賈,他們所關心的其實並非兩國關系好壞,而是自己的生意是否能在兩國關系的變化中趨利避害,賺到更多的錢。

而其他國家的使節,卻並沒有立刻主動過來,也不知是不屑與這些充滿銅臭味的商賈為伍,還是另有考慮。而費策賢自恃身份,肯定也不會主動去找這些國家的使節打招呼。

最後主動來與費策賢攀談的外國使節,竟然就只有葡萄牙與荷蘭兩家。葡萄牙大使托馬斯,東印度公司駐海漢公使蘇克易,這兩人都是常駐三亞,之前便已經結識了費策賢,而這三方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這三個國家都絕不會把海漢奉為宗主國。所以這三國雖然沒有什么共同利益,但立場卻恰好相近,自然有不少共同語言了。

而其中任意一家與海漢走得太近,都會引起另外兩家的警覺,特別是大明與海漢同族同宗,都是漢人執政的國家,這兩家如果真的聯起手來,那恐怕在遠東地區就沒人能與之匹敵了,而這對於西方殖民國家來說並非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