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9章 有所求(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84 字 2020-06-06

對於後金政權的存在,海漢高層內部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必須大力遏制其發展進程,為此所需采用的手段包括且不限於軍事打擊,從海上對其進行全面封鎖也是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至於說通過走私貿易這種手段搜刮當地物產,分化後金內部關系,甚至收買其重要人物,海漢高層和情報部門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但最後還是沒有采用這種方案。

皇太極上台掌權之後開始大量任用漢人降臣降將,由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帶到遼東的槍炮制造技術也被皇太極所看重,已經開始在漢軍旗中批量裝備。雖然這些武器在海漢眼中仍比較原始,並不能立刻改變兩軍戰力對比的差距,但如果後金軍大面積裝備火器,在交戰中勢必會帶給海漢軍更大的傷亡,所以後金方面的動向仍被軍方視為了潛在的危機。

海漢官方所擔心的是,通過走私的方式與後金通商,固然有可能打開一條情報通道,但這對後金來說也是起到了同樣的效果,讓這個封閉的政權有機會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取到外部世界的信息,而這卻是海漢所不希望出現的狀況。海漢寧可舍棄掉由走私貿易帶來的收益,也不希望讓這個文明程度大大落後於時代的政權有更多與外部世界接觸的機會。

小部分人的商業利益與海漢的國家利益孰輕孰重,不用再作專門的研討,海漢這邊早已經由執委會定下了基調,就算瓊聯發的這些大股東們手眼通天,能夠請得動施耐德出面,也依然無法改變海漢官方的決議。施耐德已經把「國策」這種詞語都用上了,自然就是表明此事已經沒有回旋余地。

詹貴嘆了口氣道:「施總,當初您老人家說,遼東那邊缺少資金注入,大伙兒二話不說就籌了三十多萬以瓊聯發的名義投到旅順修港口建倉庫,先把海運的架子給搭起來了,後來又陸陸續續投了些錢,加在一起五十萬總是有的吧?這瓊聯發的賬有商務部監管著,盈虧您肯定很清楚。去年投進去多少,收回來多少,小人也不用多說,權當是支援國家建設了。但遼東那邊要是一直都沒錢可掙,那大伙兒就沒什么動力再往里面扔錢了!」

當下便有數人出聲附和,稱自己在其中虧了不少,若是如此下去就沒法再維持遼東的買賣了。施耐德聽了心中暗暗冷笑,這些商人的確是在前期籌款投資了當地的基建設施,但這些產業的長期收益十分穩定,除非海漢退出遼東,否則絕對不可能虧本,並非他們所聲稱的無錢可掙,只是達不到暴利的程度罷了。

這種無限喊苦的套路,施耐德早就見識過無數了,當然不會把詹貴等人的話當真。他也明白商人們作出這種表示,目的還是想讓官方給予一些特殊照顧,讓他們在遼東能有機會去經營一些利潤豐厚的買賣。

「各位也不用特意在我面前叫苦了,大家合作這么多年了,官方何曾虧待過各位?」施耐德的手指輕輕在桌面上敲了敲道:「金州百廢待興,可以做的買賣有很多,各位又何必糾結於那些風險太大的生意?」

「那就請施總指路了!」詹貴一聽施耐德語氣似乎有所松動,連忙應道。

施耐德笑道:「在座的各位都是生意場上的老手,哪里還用得著我來指路?伐木場、采石場、造船廠、磚瓦窯、車馬行……有需求能賺錢的產業多得是,金州現在幾萬勞動力,經營成本又低,錢投下去馬上就能做起來,各位也不用擔心利潤。」

施耐德所說的這些產業,這些老江湖何嘗想不到,如果是離海南島近一些的殖民地,他們大概也不會有太多挑剔,早就已經投資開干了。但遼東太過遙遠,他們要經營這些產業就必須向當地派駐管理和技術人員,這方面增加的成本很可能就抵消了當地勞動力價格低廉所降低的經營費用,而當地環境所造成經營風險卻要比南方高得多,以他們的小算盤,自然就不願主動張羅這些利潤不算太高的買賣了。

李奈應道:「施總,你說的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為什么我們不去做,原因想必你也明白。大家都是自己人,就不用來來回回地兜圈子了吧!施總要真想讓我們在遼東經營一些產業,總得再拿點優惠政策出來才是,做買賣終究還是要有錢賺才能做得長久。」

施耐德點點頭道:「你說的也不是沒道理,但我能給你們的優惠,頂多也就是頭兩年的賦稅減免,如果還想要別的條件,那就除非你們自己去跟金州那邊的長官談。現在是沙喜在那邊管事,就是以前在駐廣辦和香港任職的那位沙首長,想必對各位來說也不陌生。如果他願意給出更多的優惠條件,那我這邊是沒問題的。」

施耐德一腳就把球踢到了幾千里外的金州去,這些商人即便想跟他再講講條件,當下也沒什么好講的了。商務部給出的條件是減免兩年的賦稅,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但對這些商人們來說,遼東的買賣就像是雞肋,頗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意思。

真要放棄吧,其他地方的商人可能就沖著這兩年的優惠把施耐德提到的那些產業都給占了。要是過兩年海漢將戰線繼續往北推進,在遼東占領了更大的地盤,到時候再想往當地追加投資恐怕就為時已晚,早就沒坑留給他們這些南方商人了。畢竟他們都是親眼見證了海漢的發展,兩年時間足以讓遼東局勢起到翻天覆地的變化了。如果這一把不跟著下注,那么很可能最終的結果就是輸掉了整個遼東市場。

施耐德表明態度,在座眾人當下心思便活動開了。有些人仍然認為在回報不夠理想的狀況下,繼續堅持往遼東投資不劃算,已經有了打退堂鼓的心思;而有人認為既然前兩年的經營成本能減免一部分,那總比什么優惠都沒有更好,至少先經營兩年看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前景。如果兩年過後金州的狀況還是不死不活,那到時候再變賣產業回收投資大概還能小賺一點,再不濟也不會虧太多。

不過這些具體的產業就未必需要再用瓊聯發的名義去投資了,正如施耐德所說的那樣,既然在金州坐鎮的是大家的老熟人沙喜,那相應的投資條件完全可以派人到那邊去與沙喜單獨商量,而不必在這里就暴露出自己的經營意圖。說白了在場的雖然都是瓊聯發的股東,但除了少數以瓊聯發名義投資開發的大型產業之外,大家各自經營的產業也依然還是會有存在競爭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