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5章 第1815張 誰更快(2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78 字 2020-06-06

炮轟堡壘這種作戰方式雖然陣勢頗大,但消耗也是相當巨大,半天時間就耗費了金州防線三分之一的彈葯儲量。不過由此所取得的效果倒也符合海漢的預期,坐鎮當地的清將耿仲明認為海漢或許是要趁著清軍主力攻打朝鮮半島的時候,尋求在遼東金州這邊取得突破,當下趕緊指揮附近部署的兵馬向金州方向集結,以防自己花了一年多才逐步打造出來的堡壘防線被海漢軍一舉攻破。

實際上目前駐扎在金州防線附近的部隊並非海漢軍中的精銳,而是去年從南方調來的陸軍部隊。這些部隊守成有余,但還並不具備獨力攻打遼東半島的實力。做出這種主動的姿態,目的還是在於要讓清軍無暇去顧忌遼東海岸正在發生的大規模擄掠。為此陳一鑫不惜使用大量彈葯,來制造出海漢有意圖攻打遼東半島的假象,迫使對方將兵力集中到金州一線。

當然了,如果這樣的態勢讓清軍按捺不住,要從其防線後方拉出來打對攻,那陳一鑫也有信心用大量火炮給對方再添上一次深刻的教訓。不過耿仲明倒是表現得很克制,並沒有輕率出擊,只是加強了自家防線的駐防兵力。至於來自遼東海岸各地的告急,耿仲明當下也顧不上那么多了,畢竟他所負責的任務便是守住金州這道閘門,而非整個遼東半島漫長的海岸線,不管海漢的多點開花是疑兵之計還是別的目的,他只要認准自己眼前這道防線不被海漢攻破就萬事大吉。

而海漢在遼東半島大肆出手的同時,清軍也在朝鮮境內勢如破竹地推進戰線。在一舉拿下龍川之後,清軍繼續向南行軍,挺進到鹽州境內。

鹽州的名字里雖然有個州字,但其實也不是什么大地方,城防水平與龍川相差無幾,不過駐軍規模要稍大一點,達到了一千余人,只是這點兵力在面對僅先鋒營就多達三千人清軍時還是不免顯得有些乏力。

駐守鹽州的武將名叫李勛,不過他的出身跟目前統治朝鮮的李氏倒是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但這李勛倒也是個狠人,在收到清軍渡江的消息時便下令將北、西兩道城門用磚石堵上了。這鹽州城東邊是倚山而建,所以就只有北、西、南三道城門,堵上兩處之後便只留了南邊城門還能出入。而李勛索性便讓城內百姓自定去留,直到昨天入夜之後,他下令把剩下的南門也給堵了。如今留在城中的兵士民夫,都是打算要與這城池共存亡了。

攻至此處的清軍按照先前打龍川的模式又來了一次,希望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拿下這座小城。不過這次他們卻未能再輕易破城了,城中的朝鮮守軍用弓矢向城外的侵略者表明了態度。清軍還沒攻上城頭,便已經在城外丟下了二十多具屍體。

帶兵的清將卻並未就此停下,依然是發狠派出兩個牛錄繼續攻城,不過他們的備戰太過倉促,幾架攻城梯架上城頭之後都被守軍以檑木滾石給砸壞了,最終還是不得不先收兵再作打算。

城中的守軍擊退了清軍的第一波攻勢之後士氣大振,李勛下令拆掉城內靠近城牆的房舍,將磚石房梁等重物都搬上城牆,充作檑木滾石。又命人殺豬宰羊,犒勞參戰人員。

但當天日落之前,阿濟格便率領萬人部隊抵達了鹽州城外。李勛在城頭上看過城外的敵人軍陣之後,久久沒有出聲。即便是再怎么樂觀的人,在意識到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懸殊之後,恐怕也很難對守住這座小城有多少信心了。

翌日清晨,清軍再次向鹽州城發動進攻。這次可就不是以騎兵為主的先鋒營充當進攻主力了,在投石機和弓箭的掩護之下,大約兩千名清軍從西邊攻向鹽州城,並在短暫的膠著之後便攻上了城頭。而短兵相接的廝殺中,朝鮮軍的戰斗力便明顯不如清軍了,從發起進攻到突破城防,清軍用時不過一盞茶的工夫。

好在李勛前日已經將城門從內堵住,清軍雖然已經攻上城頭站穩腳跟,卻依然無法快速向城內投送兵力,反倒是守軍主動拉開距離之後向城頭上覆蓋了兩撥箭矢,讓清軍又丟了十幾具屍體在城頭上。

但這點傷亡並沒有讓看到破城希望的阿濟格動容,揮揮馬鞭向戰場上又投放了三個牛錄的步兵。

當城頭上的清軍過百之後,守軍終於無法再固守防線,不得不一步步地退到了城內。隨著越來越多的清軍翻過城牆進入城中,守軍的頹勢也逐漸顯現出來,李勛雖然英勇,但在這種千人為單位的戰爭中,個人的武力基本無法改變戰局走向。在拼殺了一陣之後,李勛受傷力竭被俘,然後守軍便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中,很快就被清軍分頭鎮壓了。不過清軍也很快發現,這鹽州其實已經是一座空城,城里的百姓早就已經出逃,也沒留下多少錢糧了。

阿濟格在聽說城中的情況之後勃然大怒,下令將李勛等十余名守軍軍官全部斬首示眾。如果不是考慮到大軍繼續南征需要大量的勞力,他甚至想下令將鹽州的所有俘虜都統統處死。

清軍攻打鹽州所花費的時間要遠遠超出了預計,並且死傷也達到了三位數,算是他們進入朝鮮之後所遇到的第一場稍稍有點棘手的硬仗。但皇太極要求以最快的速度繼續往南推進,所以阿濟格在下令處理了這里的俘虜之後,便率軍繼續前進,攻向南邊三十里之外的鐵山。

當天日暮之前,鐵山被清軍一波帶走,這里還有不少昨天才剛從北邊的鹽州逃難過來的民眾,沒想到只在鐵山耽擱了一天,便還是沒能逃脫俘虜的命運。而駐守鐵山的朝鮮軍雖然進行了抵抗,但礙於實力有限,並沒有給清軍造成太大的麻煩,最後有五百余名守軍脫離了戰場,逃往臨近的宣川。

清軍渡江之後三天攻陷三座小城,推進速度不可謂不快,但他們從朝鮮境內獲得的人口和錢糧,卻還是比不過海漢在遼東的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