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7章 無解難題(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68 字 2020-06-06

以清軍目前的兵力規模、裝備水平和作戰經驗來看,在東北亞地區其實已經算是准一流的實力,即便是對上明軍主力也絲毫不怵,但怎奈遇到海漢這個從天而降的難纏對手,不管如何行動總是處處受制,皇太極也只能感嘆流年不利。

皇太極其實也曾召集文武大臣集思廣益,商討如何才能應對海漢。大臣們倒是想了不少法子,但最終都有一個問題無法解決——如何才能消除海漢在海上的優勢。

在清國君臣看來,海漢軍能在戰場上一直占據優勢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武器、戰術、兵力這些顯而易見的方面,而是強大的海運能力和武裝艦隊所來帶的制海權。海漢軍可以在任何時間向遼東半島漫長海岸線上的任何一個地點投送數以千計的武裝部隊,達成作戰目的之後又能迅速從海上撤離,讓清軍根本無從部署有效的防御手段,反而會很容易陷入到無休止的治安襲擾戰當中——就如眼下清國統治區所面臨的這種狀況一樣。

清軍想要改變被動的頹勢,這個問題必須要首先解決,但沒人能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雖然當初叛逃到遼東的大明水師還有不少人如今仍在軍中服役,但苦於沒有用武之地。在被海漢艦隊掃盪了兩年多之後,如今清國統治區的海岸線上連舢舨都看不到一艘,造船的地方更是全部都被搗毀殆盡,根本就看不到水師復興的希望。

當然清國也可以嘗試在內河上游地段建立秘密造船廠,但還是會存在別的問題,遼東半島海岸附近的河流基本都不具備太好的通航能力,造點打漁渡河的小船也就罷了,想建造體積龐大的戰船就比較困難了,而且造船廠因為所需人員物資較多,也極為容易暴露位置,一旦被海漢人發現就會找上門來搗毀一切——這也是之前已經發生過且沒能找到化解辦法的狀況。

此次清軍渡江所使用的船只,便都是在叆河上游江段秘密建造的成果,雖然瞞過了海漢和朝鮮的偵察,但這些船的排水量普遍偏小,船體結構也為了趕工而沒有作專門的加固,並不適合作為戰船使用,甚至都不適宜出海航行,只能用來在內河航段承擔短途的客貨運任務。

這些小船自然無法用來與海漢的武裝艦隊對抗,所以在海漢艦隊進入鴨綠江之後,清軍方面便將這些小船全部調到了叆河上游隱藏起來,直到海漢艦隊主動退走之後才重新投入使用。這樣做當然無法徹底掌控鴨綠江上的通航權,清軍的作戰計劃仍存在著極大的隱患,而當下海漢艦隊在遼東半島頻頻出擊的消息,更是讓清軍在朝鮮的行動蒙上了一層陰影,天知道他們什么時候會再殺回鴨綠江,截斷清軍的後路。

皇太極擔心的倒不是清軍的退路,大不了就往北方的鴨綠江上游撤,海漢艦隊終究不能一直逆流而上。但清軍要想在朝鮮持續作戰,來自後方的補給就必須得跨越鴨綠江完成運輸,如果為了保障運輸線而將渡江點遷往北邊,那么運輸路程就得再延長若干,而運輸效率則將進一步下降,這對於清軍來說勢必會大大拖慢南下的速度,進而影響到整個作戰計劃的實施。

這次皇太極在龍川城中召開作戰會議,眾將也還是沒能對當下的局勢商量出一個靠譜的應對方案。最終只能先下令讓國內將近海村鎮的人口盡快遷往內陸安置,以此來避免被海漢軍擄走的命運。至於守軍也要盡量避免與海漢軍正面交戰,以保存實力為首要目標。

當然了,以皇太極為代表的清國高層也並不認為這種手段就能有效阻止海漢在遼東的擄掠行動,他們也很清楚要完成大量人口的遷徙和安置,並不是像下達命令這么輕松,等這道命令傳達到地方上的時候,海漢人說不定已經從地圖上抹去了這些村鎮的名字。

「我們必須要知道海漢人是不是真的跟朝鮮鬧翻了!」皇太極目前能夠有條件實現的目標大概也只有這一個了,雖然之前在義州收買的朝鮮官員突然失去了聯系,但隨著入朝以來攻陷的地方增加,也有一些地方官員成為了清軍的俘虜,而海漢與朝鮮之間的實際關系,也能從這些朝鮮官員口中打探到些許。

如果是真鬧翻了,那對於清軍當然是極大的利好消息,可以放心大膽地繼續向南推進。但如果其中有貓膩,清軍就必須得小心這兩國合謀給自己布局了。

兩日之後,清軍攻下了宣川,這也是其進入朝鮮之後占領的第四座小城。雖說過程還算順利,但所有人都已經意識到行動進度要比前三天緩慢了很多。這一方面是因為宣川這里集結了從龍川、鹽州、鐵山退下來的朝鮮部隊,抵抗力度要比前面幾處大了不少,另一方面是宣川坐落於山區,地勢比較崎嶇,清國大軍難以完全鋪開攻勢,使得其戰斗力也大打折扣。

在攻克宣川之後,清軍從俘虜口中得到了一個與海漢相關的重要信息——朝鮮國在大同江畔劃給了海漢一塊地皮,准許其在當地修建軍港並駐防部隊。但讓清軍高層感到慶幸的是,這處所在據說是一個荒僻之地,海漢人即便得到了這塊地皮,一時半會應該也建不出如旅順口那種規模的軍港。

但至於最關鍵的信息,海漢是否已經與朝鮮分道揚鑣,在這里卻依然沒有得到更准確可信的答案。畢竟因為這里的地方官員所能接觸到的消息層面有限,而海漢人從鴨綠江撤走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向地方上打過招呼。最靠近邊境的龍川對清軍的來襲幾乎毫無防備,一部分原因便是並未得到來自鴨綠江上游區域的及時預警,以至於朝鮮人還以為有海漢艦隊在江上充當屏障,完全沒想過清軍能突然打到家門口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鐵山和宣川附近的外海不遠處,便是大明東江鎮軍民曾經借住了很長時間的皮島,而這兩處朝鮮城鎮在過去也是常年承擔著給東江鎮提供物資補給的任務。東江鎮的人馬去年遷去金州之後,這兩地的百姓負擔也大為減輕,但可惜好日子還沒過上幾天,便被清軍打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