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1章 改變命運的機會(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125 字 2020-06-06

在朝鮮西北部的交戰區中,大概只有大同江基地內一直保持著比較安定的秩序。援朝的聯軍便是由四個國家組成,再算上戰俘和東道主,這一個基地里竟然有六個國家的人,雖然這里的人員構成十分混雜,但由於海漢在這里實行了非常嚴格的戰時軍管措施,對糧食也采取了配給制,因此也沒什么人敢於挑戰海漢的威信。

不管是來自遼東的漢人,還是被官府派遣到這里的朝鮮人,相比外面流離失所的難民,在戰時能進入這個得到海漢軍庇護的避風港,就已經算是受到上天眷顧的幸運兒了。

位於大同江上游的平壤城,江北部分的城區在戰前就被直接放棄了,有數以萬計的民眾暫時被疏散到大同江以南,上游地區,以及位於下游的海漢控制區內暫時安置。清軍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平壤城,雖然沒有搶到多少有價值的東西,但他們走的時候卻是放火將城內外大部分的房舍燒了個干凈,這種破壞行動直接導致戰後出現了大量無家可歸的朝鮮平民。

朝鮮官府雖然也在組織戰後重建和賑濟,但遠遠不能滿足民眾的需求,而這附近唯一能保證基本生存條件的地方,就只有位於大同江下游的海漢軍事基地了。因為海漢基地內仍有許多未完的基建工程需要大量勞動力,在這里工作的民夫至少食物和住處還能得到保障。於是原本在戰後應該選擇返鄉的朝鮮民工並沒有主動離開的跡象,反倒是有更多的朝鮮民眾源源不斷地出現在基地外,希望能夠在這里找到一份糊口的生計。

這其中也不乏一些民眾在了解到海漢的移民政策之後,萌生出了改換門庭的想法。畢竟海漢的軍事實力有目共睹,如果不是其及時出手,朝鮮恐怕根本就無力抵抗北方強鄰的南侵,而處於強大武裝保護之下的海漢國民顯然不會有這樣顧慮。

更重要的是,對於很多原本處於社會底層的朝鮮民眾來說,改換國籍極有可能是一次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他們在大同江基地內接觸海漢軍士兵的機會很多,有各種途徑能了解到這些海漢軍人的出身和目前的待遇狀況,也能從側面了解更多關於海漢國情的信息,絕大多數人都不免會對海漢兵口中那個富饒安寧的南方國度產生向往。

當然現在要加入海漢國籍已經不是早些年那么簡單輕松了,並不是申請了就能過關,而且目前考慮到與朝鮮的外交關系,海漢駐軍也不宜公開從朝鮮大量收羅人口運走,頂多只能以征募民夫的名義吸納一些勞動力在本地使用罷了。

幾名海漢高官要忙於處理戰後的各項事務,自然無暇親自管理民政事務,而從遼東調過來支援的劉尚就暫時成了基地里主管民政事務的官員。目前基地內的遼東漢人難民加上朝鮮民夫仍有將近八千人,基地外還有數千指望海漢收留的朝鮮難民,要管理好這上萬非海漢籍的民眾,劉尚每天都得花十幾個小時處理千頭萬緒的事情。部隊打完仗之後就開始輪休了,但他所負責的部門就沒假可放了,依然還得接著連軸轉。

劉尚明顯能感到最近自己的身體狀況在下降,畢竟他已經連續有快一個月沒睡過囫圇覺了,往往躺下去一兩個小時就會被叫醒處理一些緊急狀況。諸如工地事故、難民尋親、食物分配、斗毆糾紛、疑似奸細等等,總會有許多下屬拿不穩搞不定的事情,而這些麻煩都得由他來出面解決。

剛到山東的時候,劉尚很懷念在三亞的日子,去到遼東之後又覺得在山東的時候還過得挺輕松。如今到了朝鮮干了一段時間,他又很是想念在遼東的時候,雖然生活環境艱苦一點,但至少每天吃好睡好還是能保證的,哪像這大同江畔綿延綿延數里的難民營,每天都有無數的麻煩事在等著他。

劉尚甚至不止一次想過打報告調回遼東,但他也知道這是行不通的,軍方特地把他從遼東借調過來,正是看中了他在民政管理和宣傳工作方面的能力,想再找個人來替代可不是那么簡單,就算打了申請報告也不會讓他離開,反倒有可能會召來上頭的不滿。劉尚是對仕途有追求的人,自然不願因為這種事而影響到自己今後的發展前景,所以雖然在這里的工作十分繁重,他還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不過前幾天劉尚得到了一個算是利好的消息,據說上面已經從三亞又調了一名官員過來,今後大概會接管大同江基地的民政管理事務,人已經在從舟山定海港乘船來朝鮮的途中了,算算行程應該等不了多久了。這就意味著不久之後劉尚便可以將這邊的工作交給繼任者,功德圓滿地回遼東去了。

眼看著就快要脫離苦海了,這個消息終於讓劉尚的心情有所好轉,就連他手下的人也大多察覺到了上司的情緒不再像前些天那么焦躁了。

劉尚來朝鮮之後,為了工作需要,也從朝鮮人里提拔了一些精明能干的人員充當管事和監工,而這些人在他的言傳身教之下,倒也很快就領會到了如何察言觀色討好上司,管理他們的同胞,並在這種承上啟下的位置上為自己謀求利益。

崔仁便是劉尚親自提拔的管事之一,在進入大同江基地之前,他只是安州的一名窮書生,雖然受過基礎教育能讀書識字,但文化程度卻又不足以考取功名,只能在鄉間替人寫寫書信、契約之類的東西混飯吃。清軍南下的時候,崔仁很早就覺得安州不安全了,便勸家人南下逃避戰亂。

崔仁的先見之明是對的,當他與家人抵達平壤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這里的官府正在組織民眾撤離平壤,而且是將整座城都搬空了,看樣子是要提前放棄這處城池了。連平壤城都被朝廷放棄了,那安州自然也沒了指望,崔仁一家只能慶幸及早離開了安州,要不然他們很可能就會成為被清軍擄走的戰利品。

為了能將清軍吸引到大同江下游去展開決戰,朝鮮官方聽從海漢安排放棄了平壤城的防御,而這個時候在大同江畔有數萬朝鮮難民等待安置。由於水上運力有限,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到南邊的安全區去,其中有錢有勢的人,自然可以有條件去爭取乘船渡江到南岸躲避戰亂的資格,而崔仁家沒背景沒家產,也就沒法去參與這種殘酷的競爭了。

按照官府的安排,崔仁一家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前往大同江上游,進入平壤東北方向的山區躲避戰亂,二是去大同江下游的海漢控制區當民夫,換取一個得到庇護的資格。

前者必然會面臨野外生活缺衣少食的窘境,還有可能會被之後南下的清軍俘獲,而後者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畢竟在那里駐扎的可是另一國的軍隊,到了那地方之後,可能就只有做牛做馬的份了。

崔仁在這個時候再次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他果斷帶著一家老小沿大同江南下,花了兩天時間抵達了海漢控制區,但他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一家五口人就他一個成年男子,卻又是個瘦弱體質,一開始海漢這邊並不打算收留他,不過後來崔仁自稱能夠識文斷字,在經過檢驗之後便被破格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