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1章 告別舟山(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100 字 2020-06-06

當然李溰的這種想法也只是事後諸葛亮而已,當年後金鐵騎入侵朝鮮,一路砍瓜切菜一般打得朝鮮毫無還手之力,他的父王李倧倉惶從漢城逃到江華島躲避戰亂,最後為求自保與後金將領阿敏簽訂了城下之盟,才換得了後金的退兵。即便當時朝鮮上下一心要與後金決戰,結果其實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頂多也就是把交戰時間多拖上幾個月罷了。

但那樣做的後果很有可能便是後金狠下心直接吞並朝鮮,或是另行扶持一個傀儡來代替李倧的統治,無論哪一種都是李倧不能接受的。所以權衡利弊之後,李倧選擇了一個可以保住自己統治地位和朝鮮國祚的處理方式,雖然卑微但起碼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而到了今年開戰之前,清國與朝鮮之際的軍力差距其實要比1627年更大了,如果不是朝鮮搬來了海漢援軍,那少不了又是挨完一頓暴揍之後屈辱地簽署更加卑微的停戰協議。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海漢的介入,這次朝鮮朝堂上就沒有再像1627年的丁卯胡亂那樣出現嚴重的政治分歧,即便是之前主張應與清軍早早議和的崔鳴吉一派,也在海漢軍出現之後便明智地選擇閉上了嘴。

在今年的這次抗清戰爭期間,朝鮮國內的思想還是比較統一的,官場上沒有再出現什么反戰的聲音,就算沒有被戰火波及的南方地區也都勒緊了褲腰帶支持前線作戰——主要是支付雇請海漢出兵的高額軍費。

不過海漢的報紙上並沒有提及朝鮮出資搬救兵的內容,這或許也算是替朝鮮擋上了一層遮羞布。畢竟要花錢才能請來援軍,聽起來就不是什么值得誇耀的事,也會顯得兩國的關系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親近和諧。

李溰看完頭版的文章,還細細回味了好久,這才繼續翻看後面的內容。時報作為海漢的官方媒體,主要內容是以國際國內的時事為主,而且由於這份報紙針對的人群是社會中上層,所以引導輿論的意味非常濃,所報道的各種新聞也是以積極正面向上的內容為主。

「石碌鐵礦四號礦坑完成勘探工作,將於月內開始采掘,工業部對今年鋼鐵產能增幅表示樂觀……」

「文昌縣上半年新增耕地八千余畝,提前完成該縣全年開墾任務……」

「金蘭港三號船塢日前完工啟用,標志著該基地今後可自行完成威嚴級戰艦的維修維護工作……」

「安不納島近日遭遇台風襲擊,據悉島上已啟動防災應急預案,請近期計劃前往該地區的國民酌情更改出行方案……」

「星島行政官譚舉任前往荷屬巴達維亞進行友好訪問,並會見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范迪門,雙方就深化雙邊貿易,守護地區和平等議題達成一致意見……」

報紙上的很多地名是李溰從未聽聞過的,他也想不出這些地方究竟在哪里,但從這些新聞報道的內容,他卻很容易在腦海里勾劃出一個井然有序運轉中的龐大帝國。

看完了這份報紙,李溰仍是意猶未盡,讓屬下來添了一次燈油,然後接著拿起另一份時報開始閱讀。等他將金尚久送來的幾份報紙全部看了一遍之後,發現窗外的天色已經開始泛白,竟然快到凌晨了。

不過看了一晚報紙的李溰卻沒有多少困意,他覺得自己對海漢的了解又因此增加了不少,而且報上還有很多他不甚明白的內容,說不得又要將金尚久叫來解惑。

不過這次他可是高估了金尚久,雖然金尚久在舟山待的時間不短了,但他了解海漢國內狀況的主要方式也同樣是通過這種由舟山當局提供的報紙,李溰看不懂的地方,基本上他也弄不明白。

比如李溰當下便提問道:「金大人,這報紙上說,海漢正嘗試使用新式的火車頭,替代原本用於在石碌至昌化間運送鐵礦石的舊式火車頭,這火車頭是何物?能運多少礦石?」

金尚久道:「微臣只知此乃一種外形古怪的鐵車,需在專門鋪設的鐵制軌道上前行,據說可拉動萬斤重物,海漢人以此在陸地上運送大宗貨物和人員。或許世子今後到了三亞,便可親眼見證此物,聽說當地也是有火車的。」

李溰皺了皺眉頭,僅憑金尚久的敘述,他的確完全想象不出那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而這報紙上相關內容只有文字又沒配圖,讓他難以對此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李溰無奈之下只能先放棄尋求這個問題的具體答案,轉而提出了另一個問題:「這海漢的海外屬地往往距離其本土有千里之遙,他們是如何做到對這些地方實施穩固的統治?」

這個問題是真的把金尚久給難住了,他對於海漢的認識還沒有觸及到這么核心的政治制度層面,猶豫了片刻之後才支吾應道:「或許……是靠其強大的武力,哪里若是有作亂的苗頭,便派出軍隊進行鎮壓。」

李溰搖搖頭道:「這或許是其中理由之一,但肯定不全面。我們早先參觀港口的時候,那位石將軍就介紹過,北方駐軍的軍需物資幾乎都要經過定海港轉運。我認為只要在後勤補給上控制住海外駐軍的運轉需求,就能有效地防止海外統治區生亂。」

金尚久連忙拍馬屁道:「世子英明!微臣剛才怎么就沒想到這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