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洞房花燭啦!(第一更來了,求月票啊)(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364 字 2020-07-29

「千歲爺,登州府城現在已經在臣的左師將士牢牢控制之下了,那可真是易守難攻的堅城啊!周長九里,高三丈五尺,厚二丈,城牆用青磚包裹夯土而成,非常堅固!登州有七座城門,其中旱門四座,水門四座。府城之外還有水城,水城比府城更加堅固,城內有海港,可以泊舟數十艘,還船場、打鐵場和兵營。水城之側還有丹涯山和蓬萊閣,丹涯山三面臨海,一面緊挨著水城,山勢不高,卻極為陡峭,稍加改造,就是萬夫莫開之險.......

千歲爺,蘇巡撫和臣都覺得大沽口這邊不大牢靠,千歲爺還是盡早護著聖上去登州為好。」

李若璉指著一張登州城地形圖和朱慈烺解說著,說到最後就提出了請朱慈烺和崇禎盡快南下登州的建議。

南下登州是既定方針,一直就在執行。不過堆放在大沽口的物資不少,人員也不少,必須分批前往。

最早一批是四月上旬登船出發的,就是李若璉和蘇觀生這一批人,7000多人乘坐著沈廷揚的沙船浮海到了登州。之後沙船又回到了大沽口,帶回來一批紅布和各種生活物資,還帶來了原來的登萊巡撫曾化龍。

在四月十五日時,沈廷揚第二次率領沙船隊離開大沽口。這次帶走了張皇後、兩位公主,一批宮人太監,還有一些在大沽口行在沒有差事的官員和勛貴,另外還拉走了20萬石糧食。

四月二十二日,沙船隊第三次離開大沽口。這次又帶走了一批官員、勛貴,還帶著了許多隨行的「義民」,錦衣衛指揮使朱純傑和朱慈烺的老師戶部侍郎林增志也跟著一起走了,還帶走了一半的錦衣衛、一百二十萬兩白銀和10萬石糧食。

明天,也就是五月初三,沙船隊將會第四次離開大沽口。皇後周氏和寧選侍、費選侍,還有滯留在大沽口的官員、勛貴的家眷,還有克難新軍右師大部,以及一百多萬兩銀子,10萬石糧食也會跟著一起運往登州。

不過朱慈烺和崇禎皇帝,克難新軍的中師、右師的兩個協,大元帥府以及一個相當精簡的朝廷還會繼續滯留大沽口。

當然了,到了那時,留在大沽口這邊的人員不會再住大沽口城了,全都上海沙島。

朱慈烺打算在海沙島會一會滿洲人的精兵,打破什么八旗勁旅,天兵無敵的神話。

破了八旗勁旅的功後,朱慈烺就會保著崇禎皇帝大搖大擺的離開。不過也不會放棄海沙島這個據點!

這可是生生打多爾袞那張滿是胡子的大臉盆子的好地方,怎么能放棄?而且,海沙島還是證明朱慈烺是抗清斗爭中流砥柱的標志性地點。

只要大明的旗幟在海沙島上的棱堡上飄揚一天,天下就沒有敢說朱慈烺不抗清。另外,這么個打臉的好地方在大明手里,多爾袞不拔了它也不能全力南下啊。

別南邊過不了長江,北面人家從海沙島出擊打到北京城來了,這可就不是丟臉的問題了!多爾袞這個攝政王可不是什么好人,挾天子,睡太後,飛揚跋扈,無惡不作,就是在韃子內部反對他的人也不少。要真折了威信,許就叫人做掉了!

「南下的事情不著急,只等破了八旗無敵的功,本宮就會南下的。」朱慈烺笑著,「不過海沙島這個點可不能丟了......李總戎,這地方給你來管,有沒有把握啊?」

「守海沙島?」李若璉眉頭一皺,「春夏秋三季好說,只要衛河不凍上,守島總是容易的。可到了冬天......」

「夏秋兩季能守住就行了,海沙堡可是洋式堡壘,配上足夠的火銃、大炮,有個三兩千人就能擋住幾倍之敵了。」朱慈烺笑著,「就得讓北地百姓都來看看,八旗天兵不過如此,一座海邊的小堡他們也打不下來!」

李若璉搖搖頭:「千歲爺,這可是孤懸敵人門戶的堡壘......可不僅是能不能守,還有敢不敢守的問題。」

朱慈烺微笑點頭,「知道,知道,不用你左師的人來守,本宮自會安排不怕韃子的好漢子來守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