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春哥兒,太子妃給誰當啊?(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122 字 2020-07-29

在大明皇帝暫居的西圃離宮當中,一席皇家的家宴,正吃到有滋有味的時候。

朱家天子是從北京倉惶出逃的,原本的御膳房早就散伙了。不過東南這里富甲海內,論起吃穿講究,只比北京的宮廷更勝一籌,是不用擔心沒有好廚子的。現在伺候崇禎父子的廚子,分別是由周田兩皇親和揚州五鹽總(江、胡、汪、沈和蘇老米)提供的。

其中在西圃伺候崇禎的,都周奎和田弘遇尋覓來的——這兩個外戚現在南遷過程中沒有功勞苦勞,現在都靠了邊。不過他們都是南方人,周奎是蘇州人,田弘遇是揚州人,在蘇州、揚州還有點產業,富家翁還是能當下去的。

而崇禎皇帝因為害怕食物中毒,所以就讓這兩個靠得住的皇親去尋覓了揚州和蘇州的廚子進宮伺候。

另外,在西圃伺候的內官,也都不是「克難太監」,而是盧九德、龐天壽從中都、南都等地尋來的——隨著朱慈烺在東南的權力越來越穩固,他也有意放松了對崇禎皇帝的控制,讓他可以用一點親信的太監。免得他天天提心吊膽過日子,要是自己把自己嚇死了,可就不好了。

朱慈烺自己用的廚子,則是揚州五鹽總(主要是江、胡、汪、沈四個徽幫鹽總)的家廚。這五個揚州鹽總差不多是靠朱慈烺發財的,可不敢把太子爺搞得食物中毒!

而在大功坊伺候的太監,則是以「克難太監」為主,人數不多,只有區區百余人。

此外,大功坊中還用了不少女官、老宮女和普通的仆役——現在大明的內官制度也在進行改革。從原來的大而全,變成了少而精。至少朱慈烺東宮內侍系統,現在走得是少而精的「北宋內侍路線」。

也就是在大幅削減內侍數量的同時,走精英化和官僚化的路線。在朱慈烺的手下,太監不再是苦力,而是成了身殘志堅的官吏。

為此他們必須接受系統的實學和軍學訓練,大功坊內還開設了一所內學堂,由御馬監掌印太監田書晨、大元帥府右長史蘇子文和欽天監湯若望共同負責,還請了不少學貫中西的儒生和傳教士擔任老師。

所用的教材,則是朱慈烺親自選定的。不僅有儒學課程,還有軍學、西學,特別是其中的數學課程相對這個時代而言,是非常高深的!

而在內學堂讀書的學生,除了年少機敏的「克難太監」,還有克難功臣們的子弟和宗室子弟中的佼佼者。

在太監精英化的同時,宮中的苦力活兒自然要交給身體健全的雜役和吏員了。

所以在朱慈烺居住的大功坊內,是有許多吏員和雜役的。此外還招募了一批女官和老宮女一塊兒操持。

被揚州鹽商們送進大功坊的廚子,則一律都是吏員的身份。而在大功坊和大元帥府系統內任職的吏員,都能拿到一份不錯的薪俸,而且還有各自的上升通道。

當然了,吏員的上升通道和文官不一樣。吏員的上升通道是充當「伎術官」,伎術官講究的專業化,除非辭官,否則不得轉職。

而今天的皇家家宴,則是西圃的廚子和大功坊的廚子,在黃大寶和盧九德的共同監督下操辦的。也沒什么大油大膩,就是些鮮美清淡的淮揚菜。看著寡淡,吃起了卻極為可口。

吃到八分飽的時候,崇禎皇帝就放下了碗筷,目光在大殿中緩緩掠過,先看了看有點拘謹的鄭芝龍,再瞧了瞧正在吃白煮蛋的朱慈烺——這個逆子一定是虧心事做多了,怕人家害他,放著跟前的美味佳餚不吃,讓他從大功坊帶來的廚子煮了一盤子白煮蛋吃,也不怕噎死......

「春哥兒,朕這里的白煮蛋好吃嗎?」崇禎皇帝笑著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