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該中央軍表現一下了(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313 字 2020-07-29

皇帝這份工作,還是要靠槍桿子過硬才能當的,而如今打敗韃虜就是檢驗槍桿子的唯一標准!

高宏圖再牛,也跳了土河了!朱大太子的中央軍如果能打贏韃子的大兵,還有誰敢不服?

如果朱慈烺的「中央軍」不能痛擊韃虜,那他就是篡了大位也不踏實,為免內部生變,還是緩一緩為好。

「千歲爺,韃虜可不容易痛擊啊!」吳襄還是有點擔心,「雖然千歲爺的十五團模范軍是很能戰的,可是模范軍主要是步軍,而韃虜的主力是騎兵。若是在水鄉山地作戰,模范軍還是能找到機會痛擊韃虜的,可是山東的兗州、東昌二府地形多是平原。韃虜的騎兵往來如風,戰與不戰,在敵不在我......如何能夠痛擊?」

現在大明失去了北方半壁,已經混成南明了。雖然經過朱慈烺努力整頓之後,軍事實力比北京淪陷之前更加強大,但是現在大明克難新軍的強大在於步軍和水師,騎兵卻是比北方淪陷前弱了不少。畢竟大明的東南半壁不產戰馬,沒有戰馬,哪兒來的騎兵?

所以現在克難新軍的騎兵數量很少,總數只有幾千,其中的主力就是兩個模范騎兵團。

靠這點騎兵在水網密布的江南、淮南興許夠用,若是去了中原,也不說什么大規模的騎兵機動作戰,就連夜不收都撒不出去......

沒有足夠的偵察騎兵,大軍一旦進入被大清控制的河南和魯西平原,就很容易變成聾子瞎子,找不到敵人的主力,也沒有足夠的機動兵力保護後勤線。

在這種情況下,步兵的實力再強,也會因為沒有機會決戰,而無法發揮。

另外,即便在決戰中獲勝。沒有騎兵進行追擊,勝利果實就無法擴大。這就很容易出現能擊潰而不能殲滅的情況......痛擊韃虜也就無從談起了。

「要不咱們走水路北上,直接在北直隸或遼西登陸!」海軍衛指揮使黃斌卿倒是給朱慈烺出了個狠招,他說,「如果咱們沿著衛河向北京開進,多爾袞恐怕不得不和咱決戰了,現在的北京可是滿洲人的老巢!」

「不妥不妥......」吳三輔連連搖頭,「現在模范軍只有八門所謂12磅的紅夷大炮,別說北京城了,就算韃虜建在大沽口的堡壘也轟不動啊!」

「那就多買一些紅夷大炮啊!」黃斌卿道,「南京造炮局能夠生產,那個洛洋人又在上海開了個炮廠,濠澳那邊還有葡國炮廠,鄭家的安平鎮上也有炮廠......這都是可以產出紅夷大炮的!買他個幾十門上百門的不就行了?」

現在「南明」朝廷可以控制或影響的地盤上一共有南京炮局、上海洛氏炮廠、安平炮廠和濠澳卜加勞炮廠等四家可以生產紅夷大炮的鑄炮廠,月產三四十門都不是問題。如果還嫌不夠,完全可以向荷蘭東印度公司采購,那可就要多少有多少了。

這年頭歐洲強國的火炮儲備都是論千數的!他們的一艘三級戰列艦上都能裝上幾十門大炮,而且12磅紅夷大炮在海軍炮中只能算是「小弟弟」。

「炮有的是,炮兵嘛,也可以讓西人來教,再不行就雇佣西夷。」吳襄搖頭道,「但是沒有馬可以拉啊,一門12磅紅夷大炮沒三十匹挽馬根本拉不了。這挽馬可不能往死里用,得輪流使用,所以一門12磅紅夷大炮至少要配三十匹馬!而且光拉炮也不行,還得拉炮彈,拉火葯,拉上鐵匠爐子等等的,現在兵部可拿不出多少匹挽馬。

另外,模范軍如果北上北直隸或遼東、遼西,那就是幾個月到一年回不來了......」

「老泰山說的對啊,現在還不是跨海遠征的時機......」朱慈烺皺著眉頭,「也不能去山東和多鐸打了,這家伙剛吃了苦頭,一定會比較小心。還是打豪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