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太子之鞭(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296 字 2020-07-29

武漢府武昌縣漢陽門碼頭,一行官吏打扮的人站在堤壩上,看著苦力將一個個蒲包從靠在碼頭上的條木船上扛下來。拉貨的人力車已經在堤壩內側等候著了。蒲包一個個堆上去,堆滿了一車就立即拉走,入了漢陽門。

一個有點虛胖的員外打扮男子眉飛色舞地說:「總算是捱到秋糧上市了,這下武昌城內的糧價總算能回落一些了,而且市面也會好起來的。官府征收的贖田米也快運到了,不少流落武漢的湖北士紳總算也能松快一些了......武漢的市面,漸漸也會起來的。」

這個虛胖的員外就是姚大橋,他現在可是武漢府公認的大米商了!雖然他的本錢不是最大的,但卻因為接了江都留守司的大單,為安置在武漢的北府難民提供了活命糧食,得到了朱慈烺的表彰,授予了皇商牌照,所以就成了武漢糧行的行首。

有了這個身份,他就能向武漢的兩行分行大量借款,在兩行借款的支撐下,他的買賣自然就做得更大了。不僅販米,而且還在湖北的漢陽、承天、荊州等府大量租地,開辦農場,還在漢口鎮的漢正街上開工建造商鋪、酒肆、旅店、米倉,買賣真是越做越紅火了。

姚大橋身邊一個長得很像個大官的九品綠袍小官嘆了口氣:「市面再好,也沒咱們多少份額了......現在的武漢三縣,滿大街都是北來之人!」

抱怨北人的是那個失了德安三四千畝土地的彭子勤,他現在已經通過了黃宗羲主持的湖北恩科,當上了大明朝的九品命官了——這些所謂的恩科,其實就是低級官員的招聘考試,和原來的進士大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朱慈烺正在漸漸的廢除科舉制度!只不過沒有公開下達廢除的大詔,而是悄悄地推行。

而廢除科舉的辦法,則是用低級官員的「官考」去替代全國統一的春闈大比。

這種低級官員的招考,被朱慈烺起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恩科」,由各省學政、朝廷的吏部,或者朱大太子所指定的官員(機構)負責——因為「恩科取士」制度還在摸索,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制度,所以存在一定的混亂。

不過大的原則已經確定了,就是通過考試招募低級的事務官,允許本地任職,再通過末尾淘汰、事功年功晉升、上級推薦和吏部大考(官員升級考試)等方式,選拔出更高級的官員。

除了這種由地方或吏部的「恩科」取士的方法,國子監、南京學堂(原來的南京實學堂)、南京講武堂等「三學」,也會成為官僚搖籃,為大明朝輸送一批又一批的文武官員和伎術官。

當然了,三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引入現代教育,開辦大學的事兒現在還辦不成,所以朱慈烺也不會急著去拔苗助長。

姚大橋和彭子勤身後,還站在十數人,大多都是「綠皮」小官或是文武吏員,他們隱隱將兩個看著有點冷肅的「青皮」官員圍在圈里。這兩個中級官員正是紀坤和黃宗羲。

紀坤正在赴任山東的途中,正在等待官船靠岸——他是在長沙領受令旨的,然後就去了武漢府選拔隨員,從黃宗羲主持的恩科選出的芝麻綠豆官中選了一些人,再加上一些御史台卒和錦衣衛密探,終於湊出了一個省級監察司的班子,可以去山東當惡人了。

而在紀坤抵達山東之前,朱慈烺並沒有派出過山東道監察御史(左右兩班都沒有派),只派出過登萊道監察御史。

不過山東監察道(管轄不包括登萊二府的山東省和淮北、徐州、海州)的轄區非常特殊,幾乎都是軍閥割據的地盤。

在朱慈烺的朝廷中,御史的工作是反貪——反官僚的貪污受賄!軍閥自己當家做主,有什么貪不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