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皇上,大明賺錢了(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367 字 2020-07-29

大明洪興元年二月初的時候,大明洪興皇帝朱慈烺已經離開了濟南卧虎山城,到了渤海岸邊的登州城。

由於山東的戰局並不太好,所以朱慈烺就將整合後的山東省的首府從濟南遷到了登州。登州不僅遠離前線,而且還是海邊上的港口城市,在過去四年間,一直被蘇觀生和沈廷揚當成了大明在北方的本據之地經營。

所以朱慈烺抵達的時候,見到的是一座煥然一新,而且固若金湯,工商漁業都非常繁榮的海濱之城。

而且蘇觀生和沈廷揚,還非常高效的為不知道什么時候會駕臨登州的大清和碩公主東莪修建了小而精致的蓬萊宮。

現在東莪還沒有來,朱慈烺倒是帶著寧香玉和費珍娥住進了這座建在丹崖山上,恍若人間仙境一般的宮殿。

就在這所宮殿當中,朱慈烺一連得到了三個好消息。

又是三喜臨門啊!

第一喜當然是吳三桂反正了!

雖然吳三桂在歷史上臭名昭著,但朱慈烺壓根不在乎歷史......他可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盼著吳三桂倒戈。

吳三桂再不倒戈,朱慈烺的克難新軍騎兵就可以解散了!

在去年的戰爭中,朱慈烺這邊損失最大的其實不是人員,更不是火炮、火銃等死裝備,而是馬!

鳳陽馬場中的折耳馬現在才積攢到三百匹......能管啥用?

而克難新軍各部損失和退役(戰馬會老,會得病啊!)的戰馬總數,多達2000余匹。而山東軍、淮北軍、徐海軍的戰馬存量,也減少了約3000匹。

兩者相加就是5000之數......

如果算上挽馬的損耗(一部分退役戰馬可以充挽馬,但是挽馬因為負擔很重,很容易累死病死),一戰戰爭狀態可以讓不包括西南、四川、山西等處軍隊的明軍失去10000匹戰馬、挽馬。

歷史上南方北伐總是非常困難,其實也和缺馬有關。缺馬不僅影響前方的作戰,更會對後方的轉運構成困難。

因為馬拉車的消耗遠遠低於牛拉車、人拉車,如果用牛和人替代馬,那么糧草的「送達率」(也就是扣除運輸消耗後可以送達目的地的糧食占送出時糧食的比例)將會大幅下降。

如果以千公里接力運輸為准,馬車可以達到一成的送達率,牛車只有半成,而人力車......將是一個負的送達率!

如果無法建立接力運輸體系(需要沿途設立運輸站,還要仔細計算損耗),送達率將會更低。所以人力車和牛車可以負擔的補給線,也會更短。

所以明軍在北伐戰爭中要離開運河系統的支持作戰,一定數量的馬匹就是必不可少的。

看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的北伐軍有時候甚至要現挖運河來運糧,就知道缺馬有多痛苦了——南北朝時候還沒馬拉炮呢!

所以吳三桂拉著陝甘產馬之地反正,對朱慈烺來說,毫無疑問是雪中送炭啊!

第二樁喜事兒,則是陪著朱慈烺北伐的寧香玉和費珍娥雙雙有喜,加上即將生產的鄭茶姑,朱大皇帝有三次機會可以得到個兒子......

至於第三喜嘛,是戶部尚書陳銳帶來的!

大明賺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