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太學自習班(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332 字 2020-07-29

「哦?是嗎?」朱慈烺故作驚訝,「《子論格物篇》里面的學問可以和四書五經里面所有的學問等同?」

《子論格物篇》里面的東西其實挺雜的,朱慈烺的前生也不是搞哲學的,不過他對歸納、演繹、分析、推理、統計、概率、運籌這一套是非常熟悉的,對於實證主義的東西也比較熟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嘛,後世誰不知道?),也懂一些辯證唯物主義的東西。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都被他變成了「子曰」和「子貢問曰」,寫進了《子論格物篇》,不過都沒往細了說——有些朱慈烺自己也不是太懂,有些和金融分析關系緊密的,朱慈烺倒是能出本書來細說,但他也沒那么干,這才開始呢,別那么高深。所以他就是開了一扇一扇的門。

即便只開了門,這里面學問也大了去了!說《子論格物篇》蓋過四書五經都不過分!

不過《子論格物篇》的學問雖大,但是都停留在淺表,需要深入的發掘和研究。可以這么說,《子論格物篇》就是幾十上百扇門,門後有什么,還需要明朝的大儒小儒們自己去挖掘——挖掘到什么,那就是大哲大儒了!

「陛下,《子論格物篇》的學問當然是極大的,但是和四書五經上的學問又不一樣。」魏狀元到底是狀元,智商還是高的,已經看出一點門道了,「四書五經是把學問吃透了,只要讀通了,就是一代鴻儒。但是《子論格物篇》中的學問,都是剛起了個頭,每一條都可以說暗含天機,需要花大功夫去窮究其理的。如果要做學問,那么就應該窮究《子論格物篇》中的每一條!」

那是啊!

那些子曰都是西方歷史上的大哲總結出來的,每一條展開了都是一門學問。

而這些學問本身又是認識世界的方法和工具——也就是格物致知的方法和工具!

往深了研究,簡直是無窮無盡。

相比之下,儒家的政治學和道德倫理,能有多深的功夫?而且這些學問已經給一代代的儒研究了2000年,還能有多少東西可以挖掘?

「首輔言之有理!」朱慈烺笑著道,「既然《子論格物篇》現世,又有那么大的學問,那就應該窮究其理......朕以為,這太學和大學士,就應該將《子論格物篇》作為治學之本!

至於四書五經什么的,都治了那么多年了,也差不多了。」

朱慈烺是想把太學變成一個研究《子論格物篇》的國家級研究機構!而大學士,則是研究《子論格物篇》的學者,而不是不做學問只做官的官僚。

「陛下,那太學生還招不招了?」工部尚書李明睿現在和錢謙益是一黨,錢謙益不在南京,他自然要替南人謀利益。

太學可不能光做學問!也得招太學生啊!

「招啊!」朱慈烺笑著,「找來後就學《子論格物篇》,再開個算學、格物學......另外,擊劍和火槍也是要學的!」

太學這就變大學了!

不過不是後世那種重視專業培訓的大學,而是一所進行通才教育的大學。

「陛下,」李明睿追問道,「那太學生要怎么招呢?」

「考試!」朱慈烺道,「考《子論格物篇》和算學......朕編了一本《新算學》,也沒多難,就和《子論格物篇》一塊兒印個幾十萬冊,然後下發到各州府的教育司,再由教育司散發給讀書人自習。」

哲學、算學這種東西是講天賦的,天賦足夠,自學也能有所小成。朱皇帝現在沒那么多老師可以用,那就把教材發下去讓人自習個一兩年,然後通過考試將其中的佼佼者選出來——保管都是智商130以上的聰明人。

然後就繼續發教材讓他們自學......這個大學也算不負責任到家了,整個一自習班啊!

他頓了頓:「至於大學士......可以稱太學大學士,置七人,共管太學,七學士下再置司業、主事負責俗物,再設博士、教習負責教授學生。至於七學士之產生,朕的意思也是考試,由朕出題來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