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快給額准備不平等條約(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320 字 2020-07-29

重慶府,朝天宮皇城。

這是一座在中國歷史上都很少見的要塞式皇城,就建在長江和嘉陵江的夾角處,那里本就是重慶府城內的地方,原本有一座城門叫做朝天門,朝天宮皇城之名就由此而來。

早在李過還是撫軍太子的時候,他就選中了這處地形險要,交通又方便的地方作為自己的皇城所在。

因為大順朝的形勢怎么看都有點危險,所以自李過以下,全都危機感十足,即便打下了一大塊地盤,建立了比較穩固的政權,大順的高層想到的還是如何保命,而不是怎么享受勝利成果。

這種危機感在朝天宮皇城的選址和建設中就展現的淋漓盡致。

首先,這座朝天宮皇城不是常見的四方形的,而是三角形的,是依著長江和嘉陵江的夾角處地形修建的,占地面積不大,皇城的周長才六里多一點。看著仿佛和北京紫禁城差不多,但實際上的差別是很大的。北京和南京的紫禁城主要就是皇宮,也就是皇帝的家宅加上辦公樓。

而朝天宮皇城則包括了大量的防御設施、軍營、倉庫、小型兵工廠、官員宅邸(李過、李來亨的直臣居住在朝天宮皇城內)、宮殿和一處水師碼頭以及一所修造船廠在內的本據堡壘。

其次,這座皇城並不是重慶府城的一部分,而是一座獨立的城堡。

皇城的東、西兩道城牆是在原來的重慶府城城牆基礎上加固而成的,依著長江、嘉陵江修建,而南面的城牆則是新建的,用來隔離皇城的重慶府城。這道城牆的長度約兩里,是由磚石和夯土共同構成的。靠外側一面呈斜面,高度只有兩丈出頭,但是非常厚實,足以抵抗重炮轟擊。

朝天宮皇城南牆之外,則是一道寬三丈,深兩丈的壕溝,壕溝的底部插滿了削尖的木樁,只有一座木橋跨過壕溝,連接著皇城和府城。

除了三道城牆和一道壕溝之外,朝天宮皇城的三個角上,還各修建了一座實心炮台。其中的西南、東南兩座炮台還向南突出成三角形,架設在上面的火炮,可以對從南面進攻朝天宮皇城的敵人形成可怕的交叉火力!

第三,朝天宮皇城以南的重慶府城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原本人口眾多,建築物密集的城市已經不存在了。堅決執行重農抑商國策的大順朝不需要一個商業繁榮的首都,大順皇帝李過需要的是一座便於管理的「市坊制」首都。

整個重慶府城被分割成了十八個坊,每個坊都是一座用高牆圈起來的小城,每個坊都有東南西北四門,都有負責重慶府防衛和治安的金吾衛派兵把守。坊門的啟閉時間都有嚴格規定。坊門一旦關閉,重慶府城就會開始宵禁,各坊之間的大街上會有金吾衛巡邏,凡是徹夜不歸者,都要被金吾衛責問,除非有公務在身,否則都會被鎖拿。

而在重慶府十八坊中,有八個屬於議政八王和他們的屬下,也就是官坊。其余的十個坊又分成工坊和市坊。

工坊中包括了作坊和工匠的住宅,每個坊都生產一個大類的手工業制品,分織造坊、木器坊、造船坊、冶金坊、鑄錢坊、車馬坊、甲胄坊、兵刃坊、銃炮坊、火葯坊,全都屬於大順工政府管轄。

居住在其中的工匠分成「大匠」和「上番匠」,「大匠」是工部特別選出的能工巧匠,充當匠頭,人人都有大順的官身和職田。而「上番匠」則是從各州府征調來臨時服役的匠人,一般是三月一輪。

市坊則是重慶府的商業區,分東、西二市,市面不大,而且禁止五品以上官員入內,以免官員被腐朽的商業活動感染......當然了,五品以上官員的家眷可以入市,但是不得從事商業經營,只能發賣田庄所產之物或是俸米。

而勛貴和官員經商在大順這邊,是絕對禁止的!

在東西二市中經營的商人,一律都有「市籍」,有大順的重慶府衙嚴格管理。

專賣的商品很多,鐵、鹽、茶、酒、火葯、牛皮、硝石、硫磺等等,各種各樣的東西一大堆,統統要專賣!

所以大順的工商業活動是不可能發達的,這當然也是大順朝廷刻意追求的結果。因為工商業發達會對大順的地主兵產生腐蝕效應,一個地主兵也就能分個百余畝地,地租收入不過幾十石米,這筆收入不僅要養家糊口,還要負擔上番時候的口糧,還要承擔自身裝備的盔甲和冷兵器的費用,其實還是非常拮據的。

如果花錢的手松一點,很容易就負債累累了!

地主兵這個行當,看起來很美,但是卻要考驗士兵的經營能力,而砍人和經營,又是兩條路線。

而那些刀口舔血的人,往往會看輕錢財,花起來也就沒數了,如果處在一個高度商業化的社會當中,很容易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