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九邊少年軍(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406 字 2020-07-29

一個千戶一年補六千兩銀子啊!

吳三桂呼吸都急促起來......他這輩子終於有不當老賴的機會了!

他有三百三十個千戶,如果都搬去安西,一年就是198萬兩銀子的補貼,20年就是將近3960萬兩了......即便滿20年後補貼減半,一年也有99萬兩銀子可以領。

這樁移民實邊的買賣,可以做得起來啊!

朱慈烺看著吳三桂一臉興奮的表情,笑著說:「長伯,平西鎮的財務是獨立的,所以平西鎮的藩債不會落在安西鎮身上的......這安西大都護之位,以後就由你的子孫世襲,世世代代,永鎮安西!」

發財啦!

要發財啦,世世代代的富貴啊!

吳三桂都快歡呼起來了!

朱慈烺的意思很清楚,平西鎮的藩就快撤了,那幾百萬的藩債,以後就找朱皇帝去要吧!

而吳家把平西藩的虧空丟出去後,還能撈到一個安西鎮的藩,這可是個干干凈凈沒有一文錢債務的優質藩啊!

如果吳三桂可以把平西藩的330個千戶都拉去安西,一年就是將近200萬兩銀子的補貼啊......

這330個千戶賬面上是33萬戶,近200萬口。但並不都是軍戶,大部分都是供養軍戶的民戶,需要負擔兵役的軍戶不過8萬戶,這些才是需要補貼的。一戶補個20兩銀子就太足夠了,8萬戶撐死就是160萬兩,還剩下40萬兩就是利潤了。

而且安西藩地盤很大,東起哈密衛,北起天山,往西往南都沒邊兒。雖然不是什么富庶地方,但也是歷史上絲綢之路的通道,真要花心思去打理,也還是能挖掘出不少進項的。

如果真能世世代代,永鎮安西,那吳家可就是與國同休的富貴豪門了。

看到吳三桂喜氣洋洋的,朱慈烺當然也跟著高興了。

他現在當了皇帝,但是這思路還是比較商業化的,特別重視「現金流」,也特別重視經濟效益。

也不是說不能產生正現金流的「虧本買賣」一定不能做,而是要量入而出,保持整個大明帝國的現金流為正——至少要保持在可以通過融資借貸加以維持的地步。

否則,一旦資金鏈斷裂,他就會變成第二個崇禎。

所以他接掌大明朝後,就采取了一系列止損和收縮的操作,並且把主要的力量都用於經營容易產生大量收入的四江兩湖閩粵——為了鎮壓可能的反抗,朱皇帝還將大量的北軍分鎮各方,所以之前的兩次北伐,都沒有投入足夠的力量。

而現在,四江兩湖閩粵這些地盤已經可以為朱皇帝貢獻出一億兩(石)以上的租稅,而且還有了一個可以為大明朝廷每年提供2000萬兩貸款的金融市場。

所以朱慈烺就有了足夠的財力去支持北伐和西進了!

當然了,有了點錢也不能胡亂花掉,該精打細算的地方還得精細。

因此他沒有選擇用流官統治安西,而是設立藩鎮,並且讓吳三桂去承包......還用一年200萬兩的補貼為餌,讓吳三桂自己把平西鎮的330個千戶都挪去安西,這可比強行移民劃算多了。

而一年200萬兩的補貼,看上去是很多了,但是大明朝廷的實際支出並沒那么大。因為在平西鎮移鎮後,他們在陝西圈占的近2000萬畝土地中的大部分(肯定還得讓他們保留幾百萬畝),將會移交給軍屯司,成為軍田。光是這部分土地,一年就是一百多萬石面粉的租子,差不多也就是一百多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