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多鐸的毒計(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396 字 2020-07-29

阿濟格挑開了話頭,現場的氣氛就活躍了一些,多鐸接著就開了口:「還有個事兒......就是日本國入侵朝鮮沿海的事兒,咱們可不能不管啊!

咱們大清要想持久抗明,可不能沒有朝鮮這個藩屬國!」

順治接過多鐸的話題反問道:「皇太叔,難道朝鮮國比中州還要緊嗎?」

多鐸笑了笑,道:「中州易攻難守,就是南北交兵的主戰場,咱們沒有辦法把他們擋在外面,只能把明軍放進來......就怕他們不來!來了,咱們就能想辦法讓他們陷進去!

明軍陷進中州後,南北交兵就是拼耐力了!誰能持久,誰就取勝。咱們大清占著地利形勝,又有騎兵優勢,所以能在中州打巧仗,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少一些。但是終究要往里面投入的!

而明朝投入的人力物力固然會比咱們多幾倍,但是人家的國力也是咱的幾倍......投得起啊!

所以咱們要想打贏中州之戰,就必須先穩住後方,得有錢有糧有西洋火器有民伕丁壯,這才能持之以久,拖垮南明。而咱們的後方就是關外、蒙古、朝鮮這三塊了。」

多鐸對南北雙方力量對比和中州之戰總體形勢的判斷還是很准確的!

中州之戰的勝負其實不在戰場上,而是在戰場之外,在經濟,在生產,在貿易,在南北兩國的綜合國力上。

當然,綜合國力占據優勢並不等於就能贏得中州之戰。因為明清雙方需要在中州投入的力量是不相等的。

明軍是進攻一方,而且沒有適合在中州進行戰略機動的大騎兵,所以就必須付出更多——至於速戰速決是不大可能的,因為在求戰一方機動性不足,而有意拖延一方機動性強大的情況下,要依靠高明的用兵手段迫使對方決戰,其實是很困難的。

通常情況下,只有一方面對無法持久的被動局面時,才會兵行險招,讓敵人在有利的形勢下獲得決戰的機會......比如明清之間的松錦大戰就是這種情況。

如果洪承疇有足夠的錢糧和時間,准備充分,穩扎穩打,即便不能大勝,也能逼迫清軍撤圍(錦州)退兵。

現在的明軍兵精糧足,有的是時間,有的是錢糧,而且敵人最熱愛的崇禎皇帝也給整成了高高在上的上皇......

所以多鐸這個大清國中最會打仗的勇敢王,也不敢將勝利的希望寄托在對手犯錯弄險上面,只能做好持久戰的的准備。

而要進行一場抗明持久戰,大清國就必須獲得足以支撐長期戰爭的資源!

在這個時代,真正重要的戰爭資源就是四種:一是糧食,二是馬匹,三是火器,四是人力。

多鐸掰著手指頭道:「關外地盤這兩年發展的不錯,人口已經增加到了二百幾十萬,開墾出來的耕地在3000萬畝上下。這幾年為了與民休息,租稅往少了收,也能有200余萬。戰事如果大起,再翻一倍也是能承受的。所以有關外在,咱們的糧食還是夠吃的!」

現在是小冰河期沒錯,但是真正造成糧食嚴重減產的其實不是氣溫過低,而是中原和西北的長期干旱。

而在東北的南部地區,冬季的降雪很多,夏季的雨水也還充沛。雖然冬天的最低氣溫還是太低了一些,但是夏季還是有兩三個月比較暖和,而且日照又特別充足,足夠一季的小麥、大豆茁壯成長了。

如果想要靠東北南部這塊地盤供養幾千萬人口,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多鐸的「關外王國」只有兩三百萬人口,所以寒冷的東北平原南部就足夠充當糧倉了。

多鐸接著又道:「至於馬匹,關外北部、西部的草場,加上壩上草原和喀爾喀蒙古,也足夠供應了。

而火器和人力都還是比較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