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大王息怒(求訂閱)(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406 字 2020-07-29

准格爾的石堡王城就是塔什干城,在烏茲別克語中,塔什干的意思就石頭城。石頭城之名並不是得自石頭城牆,而是得自城外非常多見的巨大卵石。塔什干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經出現,應該是中亞希臘化的產物。後來又成為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因而變得繁榮起來。但是當僧格的大軍兵臨塔什干城下時,希臘化時代修建的石頭城牆早就不存在了,而且城市的繁華也早就成為了歷史。

面對蒙古人的入侵,當地的烏茲別克貴族表現得非常勇敢,抵抗到了最後,城市幾乎被戰火夷平。

已經開始築城定居的准格爾人很快就發現了塔什干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這座城市位於恰特卡爾山脈西面,錫爾河右岸支流奇爾奇克河谷地的綠洲中心地帶,距離錫爾河的干流也不遠,四周全都是肥沃的農田和草場。准格爾人只要占據了塔什干,就能控制一大片在中亞來說非常少見的宜耕宜牧之地。

另外,沿著錫爾河逆流而上300里,就是中亞地區最富饒肥沃的費爾干納盆地。

准格爾人只要在塔什干城的廢墟上築起一座新的堅固城堡,然後在奇爾奇克河和錫爾河的交匯地點再築一座支城,最後再控制住位於費爾干納盆地出口處的古城苦盞,就能牢牢的將中亞最濕潤和最富庶的地區牢牢控制在手中。

更讓准格爾的僧格王感到滿意的是,塔什干所在的奇爾奇克河谷地再加上錫爾河中游兩岸地區,因為經年累月的戰亂,人口大幅減少。將近四萬里見方(一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幾乎看不到什么人煙了。

所以在滅亡布哈拉汗國的戰爭結束後,僧格王就決定將自己的王城從楚河城遷到塔什干,並且在塔什干城的廢墟上築起石堡王城,作為准格爾王國的都城。

大批在楚河兩岸耕種的百姓也根據僧格王的命令遷移到了石堡王城周圍,全都分配到了肥沃的土地。

至於准格爾王國的蒙古腹心部,在吸收了大量從東方逃亡過來的喀爾喀蒙古、科爾沁蒙古和八旗蒙古的部眾人,人數已經超過了80萬。這些人被僧格王分成了12個萬戶,120個千戶。其中的4個萬戶是王廷萬戶,8個萬戶則被分給僧格的兄弟和叔叔,稱為藩鎮萬戶。

4個王廷萬戶全部被遷移到了塔什干周圍,兩個在奇爾奇克河沿岸,兩個擺在錫爾河沿岸,每個萬戶都分到了一萬五千里見方的土地(差不多600萬畝,人均將近100畝),開始從游牧向半耕半牧轉變。

余下的8個藩鎮萬戶中也有兩個是半耕半牧的「駐城萬戶」,一個屬於噶爾丹,被擺在楚河城。一個歸了僧格的叔叔楚琥爾烏巴什,被擺在了錫爾河左岸的平原上,守衛著石堡王城西南的門戶,也築了一座城堡作為統治中心,起名為王叔堡。

而另外6個藩鎮萬戶則是游牧萬戶,被擺在楚河府(石堡城周圍稱王廷府,楚琥爾烏巴什的轄區稱王叔府)以北的大玉茲、中玉茲草原上,負責壓制哈薩克人的反抗,並且抵擋東侵的羅剎人。

而在這6個游牧藩鎮萬戶以北,則是幾個位於西伯利亞南部,夾在准格爾王國和羅剎國之間的部落,算是准格爾王國的藩臣。

其中最大的就是瓦剌四部之一的杜爾伯特部,他們現在游牧於額爾齊斯河的下游,活動范圍距離羅剎國在西西伯利亞的大據點托木斯克不遠。從幾十年前開始,向東擴張的羅剎國就一直試圖讓包括准格爾部在內的瓦剌四部歸順臣服。現在准格爾部已經進化成了准格爾王國,羅剎國自然也沒什么想法了,但是杜爾伯特部和另外一些小部落還是羅剎國爭取的對象。

在羅剎國挖准格爾王國牆角的同時,當上了准格爾國王的僧格也開始挖羅剎人的牆角——向遷移到伏爾加河下游的土爾扈特部派出了喇嘛使團,游說他們向准格爾王國臣服。

此外,被准格爾逼到小玉茲哈薩克人也是羅剎國、准格爾國爭奪的對象——哈薩克人雖然屢戰屢敗,但是他們並沒有停止抵抗,所以羅剎人一直在支持哈薩克人反抗,而准格爾王國則希望迫使小玉茲的哈薩克人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