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章 如何成為忠烈——迎明王(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342 字 2020-07-29

所以剛下鄉的那幾年,王家基本都在吃老本,如果不是有一些當年開飯館積攢下來的家當可以私下發賣給鄉親,他們一家恐怕沒學會種田,就該全部餓死了。

而從來沒有學過手藝,一門心思都在舉業上的王有文在下鄉務農的頭兩年里還夢想著去考順朝的科舉。可惜他的這個美夢最終也化為了泡影......順朝的科舉只有府兵能考!

不是府兵,也沒有路子可以當兵的王有文只好棄文從農,從頭開始學種地。

不過他的書也沒白讀,因為他的那些學問為他在鎮上的府兵學堂里面謀了一個塾師的職位(當然沒有編制的,而是以服徭役的名義當老師)。而且他還得到許可,還把自己的大兒子也領了進去,跟著府兵家的孩子們一起讀書習字——他這是沒完全死心,想讓自己的兒子去實現自己當秀才的夢想。

在那時候的他看來,「考試有種」的事情,總不會一直搞下去吧?

可是他又一次想錯了,直到大順的東平大興元年,大順的科舉還是只有府兵能考!

而王家的家境,也在這十幾年間一落再落......造成王家的生活日益艱難的原因有三個,一是王家的土地被「均」,從自耕農淪為了府兵家的佃戶。

二是王家的人口翻了一倍,王有文和他的哥哥王有才在大西入成都前都娶了妻子,下鄉後的前十年,他們家的生活還是比較安逸的,所以兩兄弟都生了一堆孩子。

第三個原因則是王有文失去了塾師的「徭役」,有這個「徭役」在,王家人就不必服別的徭役了,而且府兵學堂的學生多少會給他一點「束脩」。但是這樣的好日子隨著「府二代」的長大,一去不復返了。因為府二代都念過書,數量又多,不是人人都有機會當府兵,所以就開始擠占別的好位子了。各地的府兵學校就首當其沖,都被讀過書又當不上府兵的二代們給占領了。

失去了塾師職位的王有文和他的兒子們,就不得不從共治十四年開始承擔越來越重的徭役。

後來他的長子又因為共治十五年在前線服役時,被明軍的騎兵撞斷了兩條腿,再干不了重活,使得本就艱難的生活變得更難。而他的三子因為兄長殘疾,家里無力負擔他娶妻的費用,不得已給別人當了上門女婿。只剩下身體不太好的二兒子和年幼的四子勉強負擔繁重的農活。

而王有文自己,雖然一大把年紀,但是身體還算結實,而且還識文斷字,能記(賬)會算,所以就不得不長期在陝西前線服徭役了。結果服著服著,就撞上他人生中的第四次迎王師!

原來李定國的大軍撤退的時候,把大散關到鳳縣這一路的民伕都給拋棄了,只是帶著自家的軍隊和鳳縣的府兵及府兵家眷一起開溜了。

王有文當時正在鳳縣的一個轉運站里服役,負責記賬和點數,有點小權,算是民伕當中受人尊敬的人物。

所以發現大順天兵跑路和大明天兵追擊而來時,頭腦靈活的王有文立即就把落在鳳縣的民伕組織起來,到城外的黃牛鋪唱《迎明王》了。

由於他們這些民伕比較窮,自己吃飯都成問題,所以也就沒簞食壺漿,只是用四川話唱歌......因此路過的吳家軍大多沒停步,誰也不明白為什么有一幫四川人會跪在官道兩邊唱歌?

直到吳三桂的中軍抵達黃牛鋪的時候,因為軍中有懂一點四川話的幕僚,才弄清楚眼前這幫人原來是白蓮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