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9章 不打黑槍,改打黑炮了!(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352 字 2020-07-29

吳三桂和黑文韜一邊接旨一邊心說:這位天子果然不打黑銃了,改打黑炮了,這是要炮斃虎兔敦汗啊!

「陛下,」黑文韜自告奮勇道,「臣在山海關時也學過打炮,要不臣來替您指揮吧......」

朱由檢瞪了黑文韜一眼:「你懂什么打炮?你知道什么是測距?什么是射角?什么是彈道?什么樣的炮彈打多遠的目標應該裝多少火葯嗎?」

啊?什么意思?

黑文韜聽著都傻了......打個炮而已,有那么復雜嗎?萬歲爺說的都是什么?

朱由檢看他回答不出,於是又問:「那你會築炮壘嗎?」

「會一點......」黑文韜答道,「就是挖土堆壘......」

朱由檢點點頭,「那你就去滿桂那里要點營兵,都帶上鐵鍬,過來挖土堆壘。」

得,挺好一大將,這就變成土夫子了。

吳三桂和黑文韜也不敢再勸,只好領了朱由檢的將令去調炮調人。過了大約半個時辰,一門門的「黑炮」就被大同鎮標管轄的炮手推上來了。

這些「黑炮」就是所謂的將軍炮,其實就是一種滑膛炮,有前裝的,也有後裝的(仿佛朗機炮),炮身重量大多在一兩千斤之間。在野外作戰時,這些大炮一般被安放在一種被稱為滾車的三輪炮架上——這可真是一個腦洞大開的設計啊!因為炮架是三輪的,所以每次發炮所產生的後坐力,都能讓大炮倒退很遠。為了對沖這種後坐力,就得用鐵爪、鐵絆這些東西把大炮固定在地面上,同時還要在大炮背後堆土築壘,用來擋住大炮。

另外,堆在大炮背後的土壘也可以保護炮手免被大炮炸膛所傷......

除了炮架設計不合理和鑄炮的工藝太敷衍這兩個缺陷,明軍的炮兵素質太差則是第三個讓他們的大炮無法發揮威力的原因。

打炮是個技術活啊!

測距離、算彈道、算射角、算裝葯......甚至配制發射葯都是學問。

而這些學問在明朝是沒什么人研究的,文官不懂,武將不管,就是下面的炮兵自己給玩兒。如果天天打仗還好,就怕承平日久,打炮的手藝就失傳了。

還好朱由檢是懂點行的,實踐經驗當然是沒有的,但是上的知識還懂一些。所以現在可以親自指揮十幾門從大同鎮城拉出來的將軍炮......看見這些大炮,朱由檢就忍不住皺眉啊!

粗制濫造不必說了,而且還大小不一,彈重當然也不一樣。更糟糕的是,這些大炮使用的炮彈也不一樣,有些是鐵彈,有些是石彈,有些是鐵砂。

朱由檢把各炮的炮頭召集起來問了問,基本上所有人都不知道正確的裝葯量,而且他們使用的火葯看著也不大對頭。估計配方上有問題(並不是不知道配方,而是為了偷工減料),所使用的硫磺和火硝多半也沒精煉過。所以朱由檢只好讓人現場試驗——用一門千斤左右的將軍炮,當著朱由檢的面,裝葯試射,先少裝一點葯,然後再逐漸增加。忙活了半天,總算估算出大同鎮所使用的火葯和標准黑火葯的差距,從而算出了一個比較准確的裝葯量。

隨後朱由檢又從十八門大同鎮城中拉來的將軍炮中選了十二門看著還比較靠譜的銅炮——看著都非常古老,應該是張居正當朝時留下來的古董,雖然古老了一點,但當時的大明朝廷比較有錢,也比較上心,鑄造的銅炮應該不會太差。

不過這十二門銅炮的大小不一,使用炮彈也有鐵、石兩類,所以朱由檢還得一門一門的算出葯量,又一門一門的試射,找出射角。一直忙活到午飯前後,才算把十二門「黑炮」都伺候好了。

而這時前方的弓箭手已經換了幾批,射出去的箭鏃也足有十幾二十萬支了。

看著前方一地的「白毛」,朱由檢笑著下令:「讓帳前騎士稍退三十步,現在該看朕的將軍炮大顯神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