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8章 官逼和民反啊!(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621 字 2020-07-29

烈日當空,陽光灑在了光禿禿一片的黃土高原上,千溝萬壑之間,幾乎望不見一抹綠色。

陝西的旱災已經持續了近五年,但依舊沒有緩解的跡象!在旱情最嚴重的陝北地區,從崇禎四年二月開始,到現在已經兩個月滴雨未下。田里的庄稼幾乎全部枯死,今年的夏麥肯定絕收!如果旱災持續下去,秋糧也得跟著絕收。

這老天爺真是不給陝北農人活路了!

老天爺不給活路,農人們只得自己去求活。大群大群的飢民,擠滿了自災情最重的延安府、慶陽府和榆林鎮等地南下求生的流民。扶老攜幼,帶著僅有的一點家當,在顛簸不平的官道上一步一跌。其中有些人已經餓點皮包骨頭,跌倒下去就很難再爬起來了......官道兩邊的黃土地上,總能看到倒卧的屍體。

也有一些看著還比較強壯的流民,一群一群的聚集在一起,手里都拿著棍棒,少數人還握著刀劍,甚至有些頭領還有馬騎。這些強壯的流民或是在隊伍前方開路,或是在隊伍後面壓陣。引領著、驅趕著大群大群的飢民滾動著向前。

每路過一個大門緊閉的州縣,這些強壯的流民就會擁著他們的頭目,去州城縣城的城門外「乞食」......雖然陝北連著旱了幾年,但也不是年年顆粒無收,要不早沒活人了。現在沒了活路要南下乞食的,還只是最底層的貧農,陝北的中農、富農、地主,目前還都有飯吃。而各州各縣的城里,又是地富官紳集中的地方,都還存了許多的糧食。

這些州縣的官老爺也一早都得到了陝西巡撫衙門的文書,讓他們緊守城池......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流民入城,同時也要盡可能的接濟一下這些快餓死的飢民,莫把他們逼急了從流民變成流寇!

雖然有了畢自嚴的命令,但是各州各縣的父母官們,還是不大願意把城里的糧食拿出去分給城外的流民。

陝北各地都是一副末世的模樣,誰肯把活命的糧食交出去?交出去了,自己沒吃的時候怎么辦?

當然了,一點不給,外頭的流民也不肯走......也不是他們不走,而是他們沒吃的,根本走不了啊!

所以各州各縣的父母官和士紳領袖,少不了就得和城外路過的流民頭領來一番討價還價......

此時在洛川縣城北面的大路上,來自陝北的安塞、延長、綏德、米脂等幾個州縣的數萬流民,正滾滾南下,正在接近小小的洛川縣城。

新任的洛川縣令,太倉才子,婁東二張之一的張采,看著外面滿山滿谷的飢民,就晃著腦袋,咬著牙齒就低聲罵了起來:「張溥儂個只小比揚子......害殺人啊!害殺人啊!」

他在罵同鄉的進士張溥,就是那個領導公車上書,和他並稱婁東二張的那個張溥!因為他就是被張溥和婁東二張之名坑到陝北來當縣令的。

這個張采本來是江西臨川縣的縣令,明朝的江西省可是好地方,不僅農業發達,而且手工業也非常發達。瓷都景德鎮就在江西省的饒州府,臨川縣雖然不是瓷都,但卻是江南地區著名的冶鐵重鎮。在那里當縣令可是個優差肥缺,張采干得有滋有味的時候,忽然一紙調令下來,讓他交了臨川縣令的差事去陝西當洛川縣令!

張采看到吏部的文書差點沒吐了血,洛川縣那是什么地方啊!旱了不知道四年還是五年,別說油水,連水都快沒有了......去那里當縣令,豈不是要兩袖清風了?

不甘心當個苦縣令的張采趕緊帶著銀子入京師上下打典,疏通關系,想要換一個好一點的差。結果一打聽才知道,他是被同鄉才子張溥給連累了!

張采、張溥雖然是同鄉才子,而且還並稱二張,但他們並不一條船上的戰友。張溥復社領袖、東林後繼。而張采並沒有加入復社,也不是東林黨人。在張溥組織復社的時候,張采已經在臨川縣開開心心的當縣令了,哪兒會去趟那渾水。

但是江南士林把婁東二張叫順口了,所以就把張采也當成了復社領袖。

結果崇禎皇帝讓錦衣衛的「大俠」去查張溥的同黨,「大俠」哪里搞得清江南士林的復雜關系?聽到「婁東二張」的名號,就把張采當成張溥的同黨。

而朱由檢上輩子就把張采當成張溥的同黨,這輩子也不好好改正,繼續把他當復社領袖,不過沒有罷他的官,而是發了個洛川縣令給他去當。

張采沒得辦法,只好去求東林領袖錢謙益。而錢謙益也不是個東西,居然警告張采不許丟東林黨的臉,要不然......呵呵,在江南得罪東林黨還能有好果子吃?

被逼得走投無路的張采只好咬著牙到洛川當縣令。到了才知道......洛川的坑比他想象的還要深。

不僅是窮,而且還有生命危險!

因為陝北這里的貧苦農民都快餓瘋了......而朝廷當中不知道那個奸臣出的餿主意,不開倉放糧,就地賑濟災民,居然讓他們自己去西安就食!

這是把飢民變成流民了!

陝北這個地方是地廣人稀,而且還千溝萬壑的,交通不便,人口也不容易集中。

如果沒有去西安就食這事兒,根本不會有至少數萬的飢民一下涌到洛川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