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8章 魔都(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1258 字 2020-09-06

這兩個女子,一個纖細修長,一個珠圓玉潤,正是朱慈烺的正妃鄭茶姑和側妃沈倩。

沒錯兒,這就是朱慈烺的車隊。而鄭茶姑和沈倩這兩個上海人,則順路跟著朱慈烺一起回家看看......雖然她們倆對上海這個家鄉還非常陌生。

而朱慈烺來上海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讓剛剛開張的鹽業銀行能在魔都迅速打開市場了。

鹽業銀行雖然可以從鹽商那里吸納到大量的存款,但是卻不大可能向鹽商放債——鹽商本質是包稅商人,他們是不需要大量資金的,反而會在經營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現金流。

而上海這里的工商業,則需要大量的投資。無論是造船出海,還是在上海本地開設手工作坊,都需要投資。而資金的成本和規模,又直接決定了上海的工商業能否迅速跨過資本主義的門檻。

所以鹽業銀行成功的關鍵,就是吸收廉價的鹽商資金,然後再高價出借給上海的工商業,從中賺取大量的差價。

除了大量低成本的資金,朱慈烺此行還會給上海的工商業帶來巨額訂單——朱慈烺可沒答應把一億三千萬兩白銀運往北京,運去了也花不了。靠天津的那點工商業,怎么可能消化那么多的訂單?

在如今的大明境內,能夠消化那么多訂單的,也只有位於江海匯聚之口的上海商市——再大的訂單,到了上海商市這里,也可以通過長江、運河(吳淞江就通運河)、東南水網和茫茫大海發散出去。而且通過這些便利的水路,人口、技術、原材料也能迅速匯集到上海,使得上海的工場手工業可以迅速發展。

相比之下,天津的條件就差太多了,港口條件很差,冬天還會結冰,衛河(海河)和運河的輻射能力也弱,無法為天津獲取足夠的人口和原材料。而且眼下北直隸依舊缺糧,每年都要從南方海運幾百萬石才能維持供應。如果天津商市發展成了人口數百萬的工商業大都市,那每年北運的糧食就得以千萬石計了!

所以在鐵路和蒸汽船出現之前,天津商市想要和上海商市一樣得到大發展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在蒸汽動力得到有效利用之前,北方豐富的煤鐵資源也很難得到大規模的開發。因為沒有四通八達的水網支撐低成本的水運,高昂的運輸成本(不僅是煤鐵外運,還有礦工和家眷的生活資料的運輸,還是牲口飼料的運輸)將使得產品完全喪失競爭力。

而且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到來之前,靠著長江和淮河流域的鐵礦、煤礦和樹木(木炭)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就已經綽綽有余了。在歷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全世界的鋼鐵產量加一塊兒也就一二百萬噸吧。

因此朱慈烺非常清楚,魔都和大明東南的未來,一片光明......除了屠刀,沒有別的任何辦法可以阻止這里的發展。

不過上海這個魔都一旦發展起來,本就已經出現南北發展失衡的大明,恐怕將面對更嚴重的南強北弱......

就在朱慈烺為大明將來的南北之爭而煩惱的時候,鄭茶姑忽然嚷嚷了起來:「千歲爺,我爹爹他們來迎接咱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