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2 / 2)

猛卒 高月 1708 字 2020-08-15

正是周飛的最後一句話,李寶保住了一條性命。

兩天後,張雷和眾人先一步離開了滏口陘,周飛接上了李寶的胳膊,把鐵棍還給了他,這兩天是他的奇恥大辱,但他內心對周飛也是深深的畏懼。

李寶一言不發,拖著鐵棍大步流星走了。

周飛望著李寶的背影走遠,他心中還是覺得有點蹊蹺,李寶的手下衣著破舊,兵器雜亂,不像是得到朱泚支持的樣子。

而且赤岩寨不是一直在相州南部嗎?怎么又跑到北面上的滏口陘附近來了。

周飛著實想不明白,他也懶得細想了,搖搖頭調轉了馬頭,向已經走遠的張雷一行人追去。

.........

進入十二月,長安的商業愈加繁榮,臨近新年,各種大宗貨物的交易異常活躍。

長安的商業不僅僅是為本地人服務,它同時是關中乃至整個晉國的物資集散中心,糧食、油料、鹽、布匹、棉花、酒、茶餅、牲畜等等數十種大宗貨物從四面八方送來長安。

與此同時,來自晉國各地的商人又在這里采購貨物,運往各個州縣。

長安的西市尤其熱鬧,每天人聲鼎沸,人群大車川流不息,大包大包的貨物被騾子或者毛驢馱上,浩浩盪盪離開長安。

東市這幾個月也開始有起色了,主要原因是戶部司決定將各種機器、文具、樂器、瓷器、陶器、漆器、木器、玉器、布匹、綢緞類貨物移到了東市。

尤其是布匹類,這是衣食住行中關系民生的第一大類,種類繁多,包括粗布、細布、彩帛、綾羅綢緞、刺綉、蜀錦、地毯、絨毯、帳篷、靴子、鞋帽、木綿、棉花、羊毛、羊皮、皮革等等。

還有估衣坊、制衣坊、被服坊、制鞋坊、鞣革坊、軋棉坊、棉胎坊等等輔助性的工坊,也一並遷到東市。

這也是東市轉型的必然,從前東市都是以售高檔奢侈品為主,當奢侈品賣不動後,東市和西市便不再專注於檔次上的區別,而進行類別上的調整,把和食物無關的生活用品轉到東市。

這種類別轉移雖然使西市少了很多店鋪,但好處也顯而易見,不僅使東市又重新活躍起來,而且西市的空鋪子多了,很多店鋪的規模也隨之擴大,西市一鋪難求的局面也得到了緩解。

而西安門大街的商鋪主要注重於零售,而不是批發,它們基本上都是西市大店的零售子店,出售精品和特色品,它們的客戶主要針對長安本地人。

這樣便漸漸形成了東西市走批發,西安門大街走零售的格局。

臨近新年,幾乎所有的參事堂高官們都去各個市場巡視了,這也是郭宋的要求,各種決策不能脫離實際,很多事情不親自去看一看,到實地去了解,做出的決策必然也會脫離實際。

郭宋帶著幾名隨從在東市考察,進行商品類別調整是郭宋為了挽救東市而做出的重大決策,東市和西市的產權都是戶部司所有,只租不售是朝廷的一貫傳統,作為東市的房東,作為長安的實際管理者,晉王府好都有義務將東市重新振興起來。

和幾個月前冷冷清清的情形相比,現在的東市十分熱鬧,布行、彩帛行、綢緞行、棉行都擠滿了前來批發貨物的商人。

郭宋來到了棉行,棉行也是一條長街,上百家店鋪,主要經營棉花、木綿、羊絨、羊毛、鴨鵝絨等等貨物,光是棉花就有二十幾家店鋪,主要賣填充棉、賣棉胎。

這幾年,安西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和小麥,最近北庭又開始引入波斯甜菜,一旦種植成功,糖料就會大量出現,將極大改善中原人的生活。

棉花種植得很普遍,軍方早已普及,現在開始大規模在民用上普及,棉花價格也由最初的每斤一貫錢降到了每斤百文錢,就算是長安的底層人家也可以給家里每人做一件棉襖。

棉被和枕頭早已經在中等人家普及,至於豪門權貴家庭主要還是使用木綿和絨毛,棉花的出現說到底主要是為了滿足中低層百姓的需要,在棉花出現之前,木綿和絨毛一直就是冬衣和被褥的填充物,只不過價格昂貴,都是上層人家在使用,中低層百姓還用不起。

棉花出現後,終於有了物美價廉的過冬用品,大大改善了中低百姓的生活品質。

不過棉布還競爭不過細麻布,主要原因是棉花的產量還沒有完全上來,現在長安、太原等一些大城的中低層百姓都用上棉花,但還有各個小縣,還有廣大農村地區,還有中原、南方更廣闊的地區。

所以作為冬衣、冬被的填充物,棉花還是供不應求,還沒有考慮用它大規模織布。

郭宋難得這么悠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漫步,看著一包一包的棉花從店鋪里運出。

這時,他見一群人正圍著一家店鋪,低聲議論著什么,郭宋走上前,才發現這是一家軋棉鋪,八台踏板式軋棉機同時在運作。

郭宋驚奇地發現軋棉機和他當初在高昌設計的軋棉機有點不一樣了,原理都是一樣,但做工更加精致巧妙,原本是用圓木轉動,把棉籽擠出來,現在圓木變成小腿般粗細的銅棍,銅棍把棉籽擠出來後,棉籽會順著旁邊一個斜槽自己滾落出來,很快便裝滿一盆。

有一名伙計正均勻在三根銅棍上撒皮棉,另一名伙計則踩踏著軲轆,軲轆帶著銅棍轉動,這種軋棉機的效率很高,很快就能將十斤棉花軋完。

這時,身後忽然有人在郭宋肩頭重重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