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交換戰俘(1 / 2)

猛卒 高月 1612 字 2020-06-06

接下來幾天,郭宋沒有等到朝廷的消息,倒是北方被沙陀人釋放的第一批漢民到了甘州,第一批漢民有六千余人,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他們來自主要來自河西走廊,以瓜州和沙州的百姓為主,尤其是瓜州晉昌縣,幾乎全縣百姓都被擄掠去了伊州,成為沙陀人的礦奴,參與開采伊吾附近的一座銅礦。

第二批是五千名青壯男子,很快也會釋放回來。

關於這批漢民的安置地放在哪里?郭宋特地組織官員們討論過,官員們幾乎一致同意將這批漢民安置在張掖河南岸,這也是因為甘州南部也是產糧區,有大量荒廢的土地,正好可以給這些漢民耕種。

不過考慮到他們的長途跋涉而來,恐怕體力都消耗得差不多了,臨時安置地便放在酒泉縣城外。

酒泉城外搭起了大片帳篷,數十名官員和千余士兵都在忙碌不停,孟郊和其他士子都投入了新的工作,他們負責登記難民。

郭宋也趕到了酒泉,此時他在十幾名官員的陪同下巡視營地。

「第一批來的都是老弱婦孺,長途跋涉,病倒者眾多,要准備足夠的葯材和醫師,我覺得這比准備飲食更重要。」

郭宋回頭看了一眼眾官員,司馬劉梓連忙道:「請都督放心,已經准備就緒,包括回春堂在內,還有軍醫,一共有三十余名醫師,各種葯材也准備充足。」

郭宋點點頭,他又指著兩座木房子問道:「那是什么?」

「回稟都督,那是茅廁?」

郭宋眉頭一皺,「離大營太近了,容易傳染疾病。」

潘遼連忙道:「如果離大營太遠,那就不方便,大營本身就很大,如果奔跑太遠,很多百姓可能就會挖坑就地解決,反而容易造成疾病流行。」

郭宋沉吟一點道:「那索性就考慮得更周全一點,建一排茅廁,兩座根本就不夠用,另外,茅廁要用營柵包圍,四周撒上生石灰,再鋪上木板,同時要加強疾病宣傳。」

潘遼連連點頭,「卑職明白了,立刻安排修築茅廁,撒上生石灰。」

他連忙去找士兵安排了,這時,遠處有士兵大喊:「他們來了!」

郭宋連忙走到高處,向北方眺望,只見北方隱隱出現了一條黑線,第一難民來了。

這時,六千余名老弱婦孺坐在近千輛大車上,形成長長的隊伍,從北方逶迤而來,兩邊各有一千騎兵護衛,雙方的談判細節還算周全,沙陀雖然不同意唐軍騎兵進入瓜州,但最終還是允許車夫趕著大車進瓜州,在瓜州北部接到了六千七百余名老弱婦孺,他們只走了不到百里路程。

否則要他們步行穿過幾百里的瓜州,根本就堅持不下來。

馬車在大營前停下,六千七百余人紛紛下了馬車,茫然地望著大營。

十幾名白發蒼蒼的老者在士兵引領下找到了郭宋,『撲通!』十幾名老者跪下一起給郭宋磕頭,含淚喊道:「郭都督大慈大悲,感謝郭都督的救命之恩!」

郭宋連忙將他們扶起,「各位趕緊起來,我當不起各位長者的大禮。」

「郭都督,沙陀那邊還有五千多名青壯呢!」

郭宋笑著安慰眾人,「大家放心,青壯和被俘士兵都在會在第二批過來,因為我們也要釋放對方的戰俘,手續稍微繁瑣一點,不過也就三四天時間。」

「那就太好了,原以為會死在礦山,沒想到還有出頭之日。」說著,十幾名老人都嗚咽著哭了起來。

郭宋好言安慰大家,會讓他們安度晚年,他又對百姓們高聲道:「這里只是臨時休整之地,以後會送大家去甘州,大家一路辛苦了,先進帳休息,有生病的親友,會有醫師給大家診治發葯。」

六千七百余名百姓紛紛進了大帳,大帳比較寬裕,基本上是每戶人家一座大帳,里面都有基本的生活用品,隨著百姓們入住,大營內很快變得熱鬧起來。

郭宋在一座大帳前遇到了孟郊,他們都是兩人一組,一座大帳一座大帳的登記,登記完後會在門口掛塊牌子,表示已經登記過。

和孟郊搭檔的士子正是杜嗣業,郭宋在豐州見過他的父親杜宗武,還給了他一千貫錢,讓他出版杜甫的詩集。

「登記得如何了?」郭宋笑問道。

「啟稟都督,登記得差不多了,還有幾座大帳就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