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於闐(1 / 2)

猛卒 高月 1532 字 2020-06-06

天亮後,唐軍便四處出擊,驅趕吐蕃牧民,反抗者一律格殺,將數千戶吐蕃牧民全部驅逐出安西。

郭宋帶著手下在且末城四周巡視,且末城就是後世的且末縣,位於昆侖山北麓,得益於昆山的積雪融水,這里分布著大片綠洲,河流眾多,最後匯集成且末河,流入蒲昌海。

郭宋用馬鞭指著四周綠洲道:「這里完全可以建立一座且末軍鎮,周圍綠洲實行軍屯,糧食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還能養牛羊,肉食和皮毛來源也能解決。」

謝天山在一旁道:「在且末建立軍鎮,一直是老王爺的夢想,他最初是想把東面的且末河四城連成一片,但都失敗了,還是因為吐蕃軍隊源源不斷地從高原殺來。」

郭宋完全可以理解,且末城正好位於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分岔處,從高原過來,且末城是必經之路,吐蕃把且末城當做據點的原因就在這里。

郭宋點點頭問題:「且末河四城現在如何了?」

且末河四城是指弩支城、新城、典合城和蒲桃城,十年前被吐蕃和吐谷渾的聯軍攻破,現在情況不知怎么樣了?

謝天山嘆息一聲道:「且末河四城已經沒有了,最後一點駐軍也並到於闐,老王爺是想重建,但沒有人力物力,只能作罷。」

如果在且末河四城的原址上重建一座大城,把它視為且末軍鎮,其實倒是比建在這里更好,那邊背後是阿爾金山,又有且末河灌溉,綠洲比這里更多,一樣可以大量屯田,這里雖然有不少綠洲,但冬天風太大,寒冷得讓人受不了。

這時,郭宋又用馬鞭指著北方,問謝天山道:「從這里可以直接北上嗎?」

郭宋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從且末城去龜茲城,還要再折道返回蒲昌海,再向西進發,路途太遠,耗費時間太多,如果能直接北上,至少可以節省四五天時間。

謝天山搖搖頭道:「從這里直接北上就是大沙漠腹地了,不可能走人,我們一般都是向東走到蒲桃城,然後再直接北上,就不用去蒲昌海中轉,雖然那邊是圖蘭大沙漠邊緣,但還是有小綠洲,騎馬只需要兩天時間就能穿過去,要比走蒲昌海節省三天時間。」

「如果向西走呢?」

謝天山笑道:「其實向西走更好,先到於闐軍鎮,然後順著玉河北上,就能直接穿過大沙漠,抵達龜茲城。」

玉河就是後世的和田河,由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匯合而成,唐朝時還不是季節河,就算到枯水期還有水量很小的一縷河水,一直北上流入赤河,現在是冰雪融化之時,水量更足了,安西唐軍不走蒲昌海的原因就在這里,直接走玉河,橫穿大沙漠,就抵達於闐鎮,沒必要再繞遠路。

郭宋沉思片刻,便欣然道:「那就去於闐鎮!」

兩天後,唐軍徹底驅趕了附近的牧民,繳獲了大量牛羊,這些牛羊並不是牧民所有,而是吐蕃軍方的,牧民只是替吐蕃軍方放牧而已,謝天山把這一點告訴了郭宋,唐軍自然就不會客氣,將屬於吐蕃軍方的二十幾萬頭牛羊全部繳獲,把牧民趕回了高原。

這時,從蒲昌海過來的五千頭駱駝托負著兩萬石糧食抵達且末城,郭宋留一千軍隊守且末城,他率領一萬五千大軍和五千頭駱駝以及大批牛羊前往千里外的於闐鎮。

.......

從且末城前往於闐鎮約有一千二百里,中途有幾處綠洲,從前是唐軍的守捉城,像蘭城守捉、尼壤守捉以及坎城守捉,不過現在兵力不足,各守捉已經荒廢了,綠洲也被吐蕃和吐谷渾牧民侵占,安西唐軍無力驅趕。

唐軍足足走了十天,才終於抵達了於闐鎮,於闐鎮的兵馬使也是當年的老朋友鄭據,鄭據當年出任弩支城鎮將時去龜茲求救,差點死在蒲昌海,被第一次來安西的郭宋救下。

鄭據的父親鄭文高是於闐鎮老兵馬使,幾年前去世後,郭昕便任命他為於闐兵馬使,接過父親的寶劍,繼續坐鎮於闐。

於闐鎮目前有一千軍隊,這兩年隨著吐蕃不斷侵占牧場,於闐國也感到了切膚之痛,他們開始善待唐軍,於闐國的唐軍才得以稍稍改善生活條件。

鄭據聽說郭宋到來,親自出城十里迎接,望著一望無際的唐軍,鄭據更是激動萬分,郭使君這是要把吐蕃徹底踢出安西啊!

他陪同著郭宋,一路向於闐城而去。

「說起來好笑,去年秋天於闐國王想奪回南山牧場,也沒有通知我們,自己率兩千軍去驅趕吐蕃牧民,結果數百名吐蕃軍殺來,於闐軍隊被打得大敗,死傷幾百人,吐蕃軍還攻打於闐城,卻被我們守住了,於闐王對我們態度大變,簡直比親兄弟還要親。」

郭宋頓時有了興趣,問道:「一千士兵是怎么守住於闐城?」

「用火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