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長離別 (上)(1 / 2)

在武峨鎮又逗留了數日後,陸寧啟程奔赴西北貴州地,同時,完顏小花及女衛們,護送花蕊夫人及三名內記室北歸。

十余日後,陸寧到了石門江畔的烏撒部的威寧土寨,後世來說,就是貴州六盤水西北的威寧縣附近,現今被命名為威寧寨,看似內閣中樞的定名,但其中,自然是陸寧對後世,或者說對前生的一些念想作祟,多少還是希望用舊稱。

能將貴州地一些土民大部命名,也得益於貴州羅殿諸部女王陸貴平獻出了輿圖,甚至,也開始統計各部戶數,造為「黃冊」,准備獻入汴京,當然,這就是個大工程了,阻力也不小。

至於貴州輿圖,繪畫很是簡單,大體標記了一些主要部族的地點,很粗糙,不過其意義極為重大。

這是中原政權,第一次真正在貴州全境有了真正的統治基礎,這點令陸寧很振奮,因為全宋一代,看似後世畫地圖將貴州地劃入宋代疆域,實則宋在貴州地的統治力,基本等於零,除了任命本地頭人做矩州刺史,再無其他,莫說征稅募兵之類,便是貴州地諸蠻部到底是什么狀態,廟堂上也根本沒人能搞清楚。

來威寧土寨,陸寧也沒用什么向導,雖然前世在國內執行任務不多,但境內地圖,精確到縣,爛熟於胸。

當然,道路實在難行,從邕州到威寧,說是不遠,那是從中原到本地距離來說,實際上,邕州到威寧,也有千余里,以陸寧腳力,也走了十來日,而且,累得到了威寧,就睡了一天一夜。

威寧土寨知寨陸大興,是本地烏撒土民的首領,一個黑黝黝的干瘦老頭,威寧附近的烏撒部,臨江靠水,耕田、畜牧、行漁,生活倒還不錯,哪怕到了後世,本地常住人口超過百萬,也是挺適合安居之地了。

貴州各土部,在這一年多時間里,小女王任命了許多知寨、村正,當然,這些知寨、村正本來就是當地土民頭人,現在不過換了個中原的新稱呼而已。

倒是一些原本沒有中原姓氏的頭人,有人就改了陸姓,雖說可能並不是以此為榮,而是一種潛意識心理里保護自己家族權勢的措施,但至少,可見齊人對貴州地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這干癟老頭陸大興就是如此,聽他自報家門時,陸寧很有些無奈。

不過,這威寧土寨鄰近大理,大理國皇帝段氏一族,自稱中原後裔,且以此為榮,擁護段家的大族,也都是中原姓氏,其三十七大部及諸多小部,很多世襲頭人,也都是中原姓氏中原名字,一些是本來就是中原移民後裔,一些則是後來自己加的姓氏,總之,大理國雖然制度和現今中原不同,是真正的領主封建制,但也是源自中原早期體制,而且貴族階層對中原文化很是尊崇,使得其各個土部也深受影響。

威寧土寨鄰近大理,土民們生活習俗又是農耕漁業等等,這陸大興現今改中原姓氏,倒是順理成章一般。

來到威寧土寨外,陸寧自報家門,有懂中原話的土人請來陸大興,陸大興雖然疑慮,但也為這位自稱總院的齊人安排了土屋休息,又遣人送報羅殿王,因為羅殿王殿下和長生大將軍領著長生軍就駐扎在附近。

……

陸寧睡了一天一夜,畢竟千余里,連續的奔跑,大多數時候在高原山丘密林之間,只用了十來天時間,便是鐵人也禁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