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巴依們(2 / 2)

雖然本地許多族群各有土語,但因為黑衣大食對此地超過兩百年的統治,尋找波斯和土語的本地通譯倒不是難事,且這些巴依們,大多也懂波斯語。

當然,各大齊城開設的學堂,教授中原語言,自是重中之重。

如漠南城,在禁軍入城軍管時期,漠南學院便建了起來,不過本地來說,邊遠部族的酋首送子女來求學的不多,生源主要還是本城的權貴子女為主,和七河城那種中原語熱截然不同。

一來這里民情特殊,部族傳統根深蒂固,甚至不少種族還是信奉原始信仰而並沒有改信默罕默德教派。

二來這里距離大齊核心區域太遠了,不似七河城,七河一帶,當地人應該已經認為齊人的統治會延續下去很久,而這漠南,甚至不在絲路的節點,尤其那些邊遠部族,有些便是齊人的面都沒見過,自也沒有改天換地的感覺,許多部族酋首可能也覺得,齊人早晚離開此地,是以,也根本不覺得子女們有學齊語的必要。

便是城中這些沒有逃離的巴依,大多也應該是陽奉陰違而已,哪怕其中一大半現今都穿著齊國官袍。

比如檢法院中,三名判官中,就有一名本地巴依擔任,幾名知事中,也有兩名本地巴依,此外,還有幾名巴依,在經略司或者靖安使及轉運使麾下任職。

還有胡德,陸寧也安排他在檢法院任知事,今天也在座。

「阿布德,城中的沙赫拉克家族,現今可還在?」陸寧看向一名白白胖胖的巴依。

他是在座的巴依中官階最高者,任經略司經略副使,也是從三品的大員了。

阿布德,現今也是城中最大的巴依,是所有巴依的首領。

不過他在齊人來之前,實則威望沒現今這樣高,不過齊人進城,他積極響應,用後世來說,就是帶路黨,鞍前馬後為禁軍服務,由此,自也得到了許多好處,是依附於齊人的既得利益者。

漠南城結束軍管,設經略司,他也被任命為經略司副使,在張去華赴任來前,他也算是盡職盡責完成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不過為張去華為陸寧接風的晚宴,並沒有知會阿布德,也不僅僅是阿布德,這些巴依搖身一變的大齊官員都被排除在外。

陸寧倒也覺得無所謂,畢竟對中原官員來說,接納這些異邦權貴需要時間,更莫說,將一些巴依安排官位本就是權宜之計,如果只能依靠本地權貴才能治理此地,那么,這種統治,也根本長久不了,只要天下生變,這些權貴就是鬧獨立的領頭羊。

聽陸寧問話,阿布德立時賠笑道:「沙赫拉克家族,以前是本城的大族,不過他們很受那馬哈茂德叛賊器重,族中有許多武官,還參與了在阿姆河對抗天軍的戰事,是以闔族西逃。」

陸寧微微頷首,剛剛想起來,幫圖芭打聽打聽。

隨之想起一事,又道:「巴賽木伯爵為何沒來?」

巴賽木是古扎拉部的族長,漠南城南六十里處廣闊肥沃土地是其部的耕田和放牧地,耕田加草地有數萬傾,大概一兩千平方公里,從某種角度,比阿布德更為富有。

提起巴賽木,阿布德就咬了咬牙,不過還是賠笑道:「聽聞是染了疾病,所以沒能來。」

陸寧倒是聽聞來著,張去華不喜阿布德,認為其屬於那種投機的小人,但是巴賽木就和他交往的不錯,甚至上任之後,原本還希望能由巴賽木出任經略副使,不過終究這不是他能做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