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章 遠方壟斷案(2 / 2)

有人怒聲道:「華潤和百聯,作為國企,在這時候牽頭發難,考慮過國家形象嗎?

為了一己之私,置國家於不顧,這樣的企業,有何臉面以國企自稱!

國資委方面,難道不用對此事負責?

對華潤和百聯的負責人,進行問責!」

他剛說完,馬上有人接話道:「這話不能這么說,歸根結底,還是在於遠方集團。

幾家集團的訴求,在我看來,並無不妥之處。

李東在平川機場說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萬億,這話是不假。

可百貨行業的規模,只統計百強企業,銷售額不超過2萬億。

遠方一家控制的企業,規模超過25%,這已經觸及壟斷底線。」

「陳部長,按照你的意思,是要終止遠方零售產業協會的成立了?

可你別忘了,真要如此,遠方能服氣嗎?

按照你的標准來,光是民營企業當中,涉及壟斷的巨頭企業就超過10家,更別說無數的國企。

一旦終止遠方和其他企業的合作,而遠方作為華夏第一民營企業,世界知名企業,稍有不慎,就會產生難以想象的破壞力!

一家已經開始邁出國際的大型民營企業,世界知名企業,難道就因為你的顧慮,讓其最終泯然眾人?」

「不錯!

鍾部長說的我贊同,不能因為外界的影響和壓力,我們就選擇妥協。

何況,諸位別忘了,真要禁止了此案,社會民眾的反應大家考慮過嗎?

華夏民眾對此舉如何看?

禁止遠方產業協會成立簡單,可一旦做出錯誤的判斷,商務部的公信力消失殆盡,受人唾棄。

遠方,這幾年一直是普通階層崛起的表率,社會知名度極大,社會信任度也極高。

諸位想想,之前京城地區,遠方宣布撤離,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現在政府因為外企和國企的壓力,就對遠方作出不公平的裁決,誰會服氣?」

之前反駁的那位陳部長,惱怒道:「諸位,我不是在針對遠方,諸位也都知道,這次面對的實際上不僅僅是幾家零售集團和幾家外資企業。

全世界都在看著我們!

在剛宣布可口可樂並購案被否決的時候,華夏的大企業,同樣面臨壟斷的控訴。

這時候,稍有不慎,華夏的商業投資環境,會受到世界的質疑。

包括一些不法分子,敵對勢力,都會趁機抹黑我們。

華夏好不容易和世界接軌,兩害取其輕,遠方一家受損,比華夏名譽受損要損害小的多。

大不了,後期我們再給遠方作出補償。

諸位,我是為了我的一己之私嗎?

你們自己想想,這次如果不處罰遠方,會造成什么樣的後果?

商務部的公信力遭受質疑,華夏的商業環境遭受質疑,包括我們剛剛借助可口可樂案建立起來的威信,都會遭受質疑!」

「……」

眾人一陣激辯,這時候,無論怎么裁決,其實都是難題。

怪就怪,剛宣布否決可口可樂並購案,就爆發了遠方壟斷案。

換成平時,商務部根本不會在意這些。

可這次時機不同,可口可樂是國際性大集團,還是外資企業,如果對方覺得不公平,讓其他外資也產生質疑,那麻煩就大了。

然而直接否決遠方這邊,也不是回事。

遠方,又不是無名之輩。

對方也是世界性的知名企業,微博用戶遍布世界,在華夏內地更是員工數十萬,背景同樣深厚。

而且遠方的掌門人李東,也不是善茬。

就算商務部後期會進行補償方案,李東也不見得會接受。

看他之前在京城選擇直接撤離就知道,這家伙不是那種隨便三言兩語就能妥協的人。

眾人議論紛紛,最終,商務部一哥緩緩道:「先不要急著做裁決的爭辯,這件事影響很大,不宜此刻做出判斷。

爭取在幕後將事情解決,選擇最終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才是最佳。

鍾部長,你帶隊去江北一趟,和李東談談,大家可以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談。

陳部長,你去國資委那邊,聯系一下,爭取雙方出面,讓華潤、百聯都能坐下來協商。

蘇寧那邊,我親自去談,我在蘇南任職多年,和張進東也相熟,這次蘇寧也要考慮大局。

至於外資那邊,讓外事辦去談,最後我希望能取得共識,讓大家都能滿意。」

說了幾句,已經到花甲之年的部長忽然沉聲補充道:「如果最後無法達成共識!

那就按照我們的原則來辦,依法行事!

是壟斷,那就終止。

不是壟斷,那就放行!

沒有什么其他的考慮,也不用去考慮偏袒誰,真要偏袒,那也是考慮華夏民族企業的利益!

諸位,別忘了,華夏,終究還是華夏企業為主!」

眾人凝然,這是定調子了。

最後要是雙方達不成一致,那就以華夏企業為主,而華夏企業當中,是以兩家為首的國企為主,還是以遠方為主,老人沒說。

可不管如何,最後肉都爛在鍋里,就算真的做出對國企有利的裁決,也不會讓民眾出現太大的逆反心理。

然而,現在國企卻是和外資站在了一邊,部長同志的華夏民族企業,說的到底是誰?

不少人已經有了判斷,恐怕,勝利者不會是兩家這時候給他們制造麻煩的國企。

商務部這邊,這時候大概也是恨極了對方。

剛立威,就被人打臉,還是自己人打臉,誰樂意?

這個世界,誰真的沒點情緒?

何況,對政府而言,國企更容易安撫,更容易平息紛爭。

當然,華潤和百聯也是衡量利弊後才做出的選擇,之所以選擇這時候發難,因為時期更合適!

早了,商務部不會搭理。

晚了,可口可樂的事過去了,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唯有這時候發難,才有可能終止遠方的一系列擴張計劃。

至於產生的負面影響,只要這次遠方壟斷案成立,影響的也只有遠方,其他企業皆大歡喜。

而社會輿論方面,也不見得就是一邊倒向遠方,時間一長,自然就過去了。

正因為考慮到了這一系列的後續反應,兩家才會選擇讓商務部痛恨的時間段發難。

雖然商務部是他們名義上的上級,不過實際上卻不是直屬上級,國資委和國務/院才是,所以商務部恨不恨他們,比被李東弄的生存不下去要輕松的多。

企業要是完蛋了,他們前途恐怕也就完了。

而現在,不過是得罪一些名義上的上級罷了,他們的前途和商務部關系不大。

利弊衡量,各家早就做好了抉擇。

當然,這事最終不見得是商務部一家能說了算,恐怕現在已經影響到上層了。

眾人沒再說什么,看看再說,最後要是上面直接給了決定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