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091(1 / 2)

國色生香 笑佳人 1704 字 2020-06-08

高祖皇帝登基之後便在朝堂外設了登聞鼓, 百姓們遇到冤屈便可來敲登聞鼓, 而登聞鼓一響,無論皇帝在做什么,都必須上朝處理此事。宣德帝坐了龍椅後, 勤於政事愛民如子, 親自為百姓解決了很多冤屈,敢來敲登聞鼓的百姓也就越來越多,多到曾有大臣上奏請宣德帝廢除登聞鼓, 宣德帝未允。

深秋時節,天高雲淡,登聞鼓前,宋二爺敲了幾下鼓就沒底氣了,他妻子胡氏見狀, 憤而搶過鼓棒, 拼力敲打,眼中射出強烈的恨意, 仿佛那鼓面是她的血海仇人一樣。

而胡氏確實恨, 恨她曾經的嫂子林氏。

四年前, 林氏帶著侄女宋嘉寧去桃花島賞桃花,弟弟胡壯聞訊而去, 未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至今生死不明。那時她著急打聽消息,叫上丈夫與一雙兒女回娘家,路上馬車跑得太急, 撞死了一個老爺子,一家人打了板子交了罰銀,最後還被判了三年牢獄之災。

胡氏這輩子都忘不掉那三年的牢獄之苦,一日兩餐都是變了味兒的餿飯,白天苦役似的干活,晚上睡在發潮的稻草上,蚊蟲鼠蟻不停地往人身上爬,里面的耗子一個比一個大,都不怕人,趕都趕不走。

那么苦,她熬過來了,丈夫也熬過來了,可憐她的一雙兒女,兒子去山里搬石頭時不小心摔倒了,腦袋正好撞在石頭上,抬回來不久就沒了氣,女兒在悶熱的盛夏時節染了病,硬撐了三個月也死了。她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兒女,就這么沒了!

胡氏恨林氏,如果不是林氏長了狐媚樣勾走了弟弟的魂,弟弟不會生死不明,家里的爹娘不會心疼得卧病不起。如果不是弟弟被林氏勾走,她不會急匆匆往娘家趕,就也不會撞死人,不會白發送黑發人!

想到那撕心裂肺的苦,胡氏發狠地敲著鼓,侍衛來抓她,她依然死死地抓著鼓棒不肯松手。

去年三月,她與丈夫刑滿出了牢房,她想進京找林氏討回公道,窩囊的丈夫不許,她與丈夫大吵了一架,因為母親突然病重,她才暫且壓下報復的念頭,與丈夫賣了宋家祖宅,搬回娘家侍奉二老。她對父母說了報仇的心思,父母都阻攔,說林家家大業大,萬一花錢買凶報復回來,自家根本沒有抵擋之力。

胡氏想想也挺怕的,這才休了進京的念頭,一邊照顧二老,一邊尋醫問葯調理身子,想再懷個孩子。誰想今年六月里,她居然從一個路過的京城客商口中得知,林氏那個狐媚子居然攀上了衛國公,還帶著女兒改嫁到郭家當國公夫人了,不僅如此,宋嘉寧那個小狐媚子還被皇上賜婚,就要變成壽王妃了!

胡氏心里翻江倒海,宋嘉寧都能當王妃,如果她的女兒活著,憑女兒的容貌,就算當不上王妃也能嫁個大富之家當主母啊,憑什么她的女兒死了,林氏娘倆卻越過越好?胡氏當時就氣哭了,客商大驚,問她怎么回事,得知郭家四姑娘其實是宋家的女兒,客商才驚道:「既然是你們宋家的人,你們怎么舍得讓自家侄女隨母改嫁?」

如醍醐灌頂,胡氏猛地驚醒。是啊,宋嘉寧是她短命大哥留在世上唯一的骨血,宋家不開口放人,林氏就不能帶走女兒,宋嘉寧也就當不上郭家的四姑娘,如果宋嘉寧不是郭家四姑娘,那她就沒有資格選秀,沒有資格當王妃!

胡氏仔細向客商打聽了京城的情況,然後跑回家與父母、丈夫商量再次進京。這次她不報復林氏,她只要認回侄女,如果皇上脾氣好,依然叫侄女做皇家的兒媳婦,那她就是壽王妃的嫡親嬸母,是壽王的親戚,一下子成了貴人!郭家、林家若是嫌她礙眼,怎么都得出筆銀子給她,且還不敢耍陰招,因為如果他們夫妻出事,百姓第一個懷疑的就是郭家、林家殺人滅口。郭伯言是當官的,他不敢硬來。

倘若皇上因此嫌棄侄女,收回賜婚旨意,那這就成了宋家與郭家的事情了。侄女是宋家女,皇上判案也得判給宋家,郭家要么出錢買女兒,要么就讓宋嘉寧跟他們回江南。想到這里,胡氏眼里再次射出兩道狠光,她的女兒命苦死了,一旦宋嘉寧到了她手里,她要那小賤.蹄子生不如死!

這個計劃,胡氏唯一擔心的,是皇上不管他們的事,她斗不過郭家,但客商說了,當朝皇上最最愛民,曾經有個京城百姓丟了豬去敲登聞鼓,皇上都審理了,還給了那人一筆錢。這么好的皇上,她還怕什么?

進京路上,胡氏謹慎地打聽了幾次,確定真有丟豬的事,她的心才徹底踏實了。

~

崇政殿,宣德帝正在批閱奏折,得知有人敲登聞鼓狀告郭伯言強搶民女,宣德帝詫異地挑挑眉,沉聲道:「怎么回事?」據他所知,郭伯言非常寵愛新娶的繼室,哪有功夫去搶民女?宣德帝也不信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臣子是那種人。

大太監王恩彎腰道:「是國公夫人原來那家的小叔,告國公爺夫妻將四姑娘帶回國公府,還記在了郭家族譜上。」

嘴上這么說,王恩並沒把這事放在心上。這叫什么冤情?傻子也知道是宋家人聽說侄女要當王妃了,借機來京城鬧一鬧,好討點便宜。郭家那邊,郭伯言的仕途不會受到任何影響,頂多被京城百姓、文武百官當茶余飯後的談資議論一段時間。至於國公夫人林氏,要么靠男人的寵愛熬過去,要么被休掉,而那位四姑娘能不能繼續當王妃,全看皇上的意思,總之,郭伯言地位不變,影響不了朝堂,對於宣德帝來說,就不是大事。

短短的瞬間,宣德帝也想通了,皺眉問:「林氏當年帶著女兒回娘家,沒有得到宋家同意?」

王恩還真不知內情,恐怕連郭家都不知道,見林氏帶著女兒回京,就以為夫家那邊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