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鳴州!聖前!(1 / 2)

儒道至聖 永恆之火 1785 字 2020-08-02

</br>《三國演義》過於神化諸葛亮,導致很多人高估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導致部分人用正史把諸葛亮批的一無是處,認定諸葛亮沒那么偉大,都是《三國演義》小說導致的。

但真正看過正史《三國志》的人都不會看輕諸葛亮,因為《三國志》共六十五卷,除去必要的帝王單寫一卷,單獨占據一卷的,僅諸葛亮一人。

諸葛亮最出色的才能不是領兵打仗,而是治國,他是相才,不是帥才。

在《三國演義》之前,就有大量文人盛贊諸葛亮,最關鍵的是,諸葛亮入了「孔廟」,被封為先儒,這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地位,不是羅貫中寫部小說就能讓他進去。

在《三國演義》成書以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得到許多軍事家的承認。

司馬懿見諸葛亮布設的營壘,贊嘆其為「天下奇才」,也指出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不足,但對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卻不敢有半點批評。

李靖也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推崇備至。

唐玄宗設「武廟」,供奉十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家,其中就有諸葛亮,雖然唐玄宗過於拔高諸葛亮軍事才能,但也足以證明諸葛亮在軍事有一定建樹。

文廟武廟俱在的,唯諸葛亮一人。

在聖元大陸,諸葛亮因為曾保蜀國百年江山,功蓋天下,科舉的請聖言中年年都有他,從無例外。

史官記載,諸葛亮臨死前仍不忘恢復漢室,一統聖元大陸,在大限到來之前親自領兵出戰,但敵國也有半聖,最終壽命耗盡,死於五丈原。

方運之所以特別看重諸葛亮,是因為有關諸葛亮的詩詞很多,而且還沒有出現在聖元大陸,偏偏聖元大陸有非常神奇的「喚聖」之力。

方運理清兩個諸葛亮的不同,繼續奮筆疾書。

之後又遇到跟另外兩位半聖考官有關的題,方運都記得,而奇書天地中又增加了新的書籍。

方運很快答完前三張試卷,大部分都非常簡單,但有三道題非常難。有一道題甚至布設了文字陷阱,照著書也未必能答對,幸好方運曾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文字游戲在他眼里不值一提。

這僅僅是最簡單的童生試,秀才試的請聖言更加難,不過真正難的是詩詞、經義和策論。

後面的試題是默寫眾聖的詞賦,之後是填空,對別人來說可能很難,但對方運來說簡單的不得了。

毛筆寫字極慢,到了中午時分,方運僅僅寫到第十九頁,不得不休息吃飯。

就著水,方運吃完白面糖餅,站起來在狹小的房間活動一會兒,繼續答題。

接著就是最後九章試卷,一共十八題,要求默寫出題目要求的眾聖的名篇章節。

孔子和六位亞聖的著作必考,是前七道題,一點都不生僻,大半的考生都能會。

剩下的十一道題出自其他半聖,其中三位半聖考官的名篇各占一題,方運都背過,已經儲存在奇書天地中。

答完所有題,方運放下毛筆,揉了揉酸疼的手腕。

「咚!咚!」

兩聲鑼正好響起,方運立刻知道是下午兩點。

聖元大陸的官方時間仍然是十二時辰制,但百年前公輸家的工匠為了讓時間更精確,把每天分了兩個十二時,由於新的時間單位只是一個時辰的一半,所以稱之為小時,時辰為大時。數字畢竟比文字方便,和草書一樣在分秒必爭的軍中大受歡迎,然後在民間逐漸傳開。

再過一個小時,就要收卷子,然後會發詩詞的試卷。

方運仔細檢查了一小時,沒有一個污點、錯別字,答對全部的試題。

「可惜,我以前沒怎么練字,這字有些差了,按照慣例會降一等。甲是拿不到了,應該可以拿個乙。等考完童生,一定要努力練字,在聖元大陸不練字不行。」

最後,方運在指定的地方寫上自己的考牌號和姓名以及住址。

不多時,銅鑼響了三次,馬車再度前來,附近立刻傳來低沉的喧鬧聲和抱怨聲,顯然大多數人都無法答完,都覺得時間不夠用。

發卷的人把詩詞卷給了方運,然後收走「請聖言」的三十張試卷。

方運細看詩詞題目放了心,沒有要求必須的平仄,只是要求押韻和扣題,五言、七言、絕句、律詩、詞、駢文或賦皆可。

除了駢文和賦,詩詞要求押陽部、宵部、東部和元部四韻之一。

主題也常見,在春和邊塞兩個主題中選其一。

方運想了片刻,決定寫一首邊塞詩,因為按照之前方運的姓格,必然會這么選,想都不用想。

方運眼中一片茫然,無從下筆。

「以我現在的詩詞水平,在甲乙丙丁四等中,至多是丙等,很可能無法考中童生,可要是考不中童生,我必死無疑!」

方運沉思許久,輕嘆一聲,心中默念奇書天地。

這一次沒有書出現,也沒有突出的金字。

方運猜到可能是沒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奇書天地不能准確地列出來。

於是方運在心中列出條件,要押四韻之一,要是邊塞詩,而且要符合主戰的思想,必須是名人作品,務必要考一個好名次,盡可能成為童生。

方運挑來選去,選了一首詩聖杜甫的《歲暮》,五言律詩,是一首很出名的邊塞詩,韻腳符合四韻中的陽部。

方運沒有直接寫到卷面上,而是提筆寫在一張白紙上當草稿,寫完再看合適不合適,畢竟考試的忌諱太多。

《歲暮》的內容是寫臨近年關,北方還在打仗,前方將士曰夜流血,但朝廷大員卻沒有全力出戰,詩人想要報國卻無門,抨擊官員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