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世家之敵(1 / 2)

儒道至聖 永恆之火 1771 字 2020-08-02

</br>方運皺起眉頭,放下筆,閉目思索,.

敖煌正要說話,但立刻閉嘴,破天荒地沒有說廢話。。23.

方運想了片刻,終於想明白緣由。.

「最大的緣由是這些天一直在登龍台中忙碌,雖然對我的成長有所幫助,終究是荒廢了學業,就像小時候玩瘋了無法馬上安心學習。至於第二個原因,恐怕……我還是不能完全忽視死亡的威脅。如刀懸頂上、身臨深淵,難以回到之前一心向學的心態。」.

方運輕嘆一聲,意識到自己終究只是一個進士,難違天命。.

但是,方運沒有放棄,不斷在心中琢磨。.

「孟子曾言: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完成自己的理想或聖道再死,為順應天命,若無法打破外界力量導致自己的聖道中斷,那便不是壽終正寢。而之後還有一句『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在教育後人要主動追求聖道,主動獲得『正命』。可我現在不過是區區進士,面對月樹神罰,非不為而不能,根本無法『求』,唯有『失』,這是我心態失衡的根源。」.

不甘心!.

「《論語》中記載子路曾請教侍奉鬼神的事,孔聖說,連人都不能侍奉好,怎能去考慮侍奉鬼神。子路又問死是怎么回事,孔聖說『未知生,焉知死』。連那時候的孔子都不了解死亡,我現在怎可能從容面對。」.

方運心中雖然明白,但卻越發不安,口中反復念叨孔聖的「未知生,焉知死」六字,許久之後,雙目一亮,立刻開始在記憶中搜尋書籍。.

既然孔聖說「未知生,焉知死」。那便先「知生」,後「知死」!.

《易經》乃百家之首,分《周易》與《易傳》兩部分,前者是周文王所作,後者為孔聖解釋《周易》之作。.

方運很快從《易傳》中找到了孔子後來對生死的理解,並低聲誦讀:「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方運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這句話與《論語》中子路問鬼神與生死遙相呼應。.

「聖人可以追尋萬物之始,又可探究萬物之終,所以能知道生與死。而精氣組成了天地萬物,魂魄則形成了生命,所以可以了解鬼神的形態。鬼神與死我不敢妄談,但可探究最基本的『生』。《易經》乃萬經之首,孔聖親自說生靈是由『精氣』與『魂魄』組成,那便是一條道路。」.

「荀子繼承了孔聖的聖道,曾言『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他也承認,人和萬物都是由『氣』組成。」.

「《禮記》中有一篇為《禮運》,乃是亞聖顏子所作。其中記錄了孔聖的言行,並有顏回自身的理解。其中亦有言『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也認為人是吸收『氣』而生。」.

「華夏古國的張載、程頤、程顥和朱熹等大儒的著作中都認為『氣』為生之源頭。看來『氣』之說是儒家的主要理論之一。」.

方運不斷翻找眾聖以及華夏古國大儒的文章,深入研究「氣」之理論,又聯系聖元大陸的才氣與天地元氣,很快明確一個方向。.

要知死,先知生;要知生,先知氣。.

不知不覺,方運便忘了死亡的威脅,一直在腦中思考,只有涉及聖元大陸有記載的文字和理論,才會偶爾用口說出來,加深記憶和理解。.

敖煌盤在半空,兩只龍眼瞪得溜圓,如同求知欲無比旺盛的小學霸一樣,牢記方運所說的每一個字。.

敖煌經常聽著聽著就眉飛色舞、興高采烈,他是有機會去聽那些大儒甚至半聖講經,可那個層次的講學直指聖道,對敖煌來說太過艱難,方運此時此刻的水平正好適合他來學習。.

方運這一研究立刻入了迷,開始不斷在奇書天地中翻找。.

在聖元大陸這幾個月里,方運已經買到所有大儒與大學士的著作,一起被收入奇書天地。.

現在,方運研究「氣」與「生」集合了兩個世界所有的著作,這是一項浩大工程,他不知不覺就沉迷進去。.

一天,兩天,三天…….

直到第四天上午,方運突然抬起頭,長長吐出一口氣。.

一股混混沌沌的奇異氣流從方運口中飛出,這氣流明明無比細微,可敖煌如同老鼠遇到貓一樣,猛地向後竄去,驚恐地看著方運前方。.

就見方運前方的窗戶突然無聲無息消失,不是崩散,不是粉碎,也不是化為灰塵,而是如同物質湮滅一樣,消失的無影無蹤。.

暖暖的陽光透過牆洞照進屋子,落在方運身上。.

「呃……」方運不明白怎么回事,看著牆壁上空盪盪的大洞不知所措,然後回頭看了一眼敖煌。.

「不是本龍!絕對不是本龍!」敖煌的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

「是我?」.

敖煌一癟嘴,道:「不是你難道還會是別人?」.

「這是什么力量把一扇窗變走了?」.

敖煌一翻白眼,道:「你大概隱隱觸摸到了不起的東西,或者是方向,引動了天地間的神秘力量,才導致窗戶消失。好么,估計過幾天十國就會流傳你的事跡,應該說『悟道三日,吐氣破窗』,還是說『讀書破萬卷,拆窗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