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瘟疫論》(1 / 2)

儒道至聖 永恆之火 1199 字 2020-08-02

</br>方運思索片刻,做出決定,以著名的河間派為跳板,以聖元大陸一些與溫病學派相似的醫家理論為根據,跨越上千年的時光,直接書寫一部以溫病學派理論為根基的專治瘟疫的書籍。≥

瘟病學派在治療傳染病方面超越傷寒派上千年,在很多理論甚至具有顛覆性,方運沒時間考慮,把其中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理論都列出來。

若是寫一本專治瘟疫的書,吳有性的《瘟疫論》是絕對跳不過去的書籍,此書乃是華夏古國第一部系統研究傳染病的醫書。

此書為後世治療傳染病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拯救了許許多多百姓。

在華夏古國,傷寒學派之後,便出現河間學派與易水學派爭鳴,一個研究火熱病機,一個主攻臟腑病機,而且這兩派時期相近,相互碰撞與交流形成璀璨的醫道光輝。

在此之後,在河間學派的基礎上形成的溫病學派成為醫道一顆新星。

從傷寒學派到溫病學派,歷經千年,聖元大陸的醫家哪怕進度再快,哪怕意識到傷寒學派並非包治百病,也沒有出現真正的溫病理論。

醫道一脈一直進步,聖元大陸的醫道展實際超過同時期的聖元大陸,但終究有時代的局限性,很多新的理論層出不窮,但並沒有形成完備的體系。

「瘟疫」在醫道中是一個大課題,方運自知能力有限,若是全盤書寫吳有性《瘟疫論》,別說難以完成,就算書寫完成,得到的恐怕也不過是普通醫書,而不是醫道之書,不會有任何力量。

《瘟疫論》涉及的方面極多,方運決定把《瘟疫論》分成上下兩卷。把所有對瘟疫之主無用的部分都分到下卷,等以後完善,而把所有能克制瘟疫之力的醫道知識歸在上卷,更容易成書。

除此之外,新的《瘟疫論》不僅有吳有性的原作內容,還添加了後世許多醫術大家的理論和驗方,同時摻雜醫聖張仲景以及聖元大陸醫家現有體系的知識,保證《瘟疫論》不是憑空想象出來,而是有著堅實的基礎。

方運沒有立即書寫《瘟疫論》,而是在奇書天地中打腹稿。形成許許多多半透明的虛幻紙頁和文字。

若僅僅是照著《瘟疫論》瘟疫論書寫,並不難,甚至把後世更好的理論或驗方加入其中也不難,難的是尋找脈絡,與聖元大陸的醫道力量結合,在推陳出新的同時,也要掌握好尺度,不至於太過誇張而讓醫家之人無法接受,更不能過度否定現存醫道。

在奇書天地中。方運反復修改,數易其稿,許久不能定稿。

方運在實踐方面遠不如那些普通醫家人,但理論知識之扎實。絕對在年輕醫家進士之上,畢竟現在醫家人大都局限在傷寒學派內,他卻閱遍所有的重要醫家典籍。

論深度,方運不如醫家進士。但論廣度,方運對醫道的理解甚至超過醫家大儒!

支撐方運的,是數千年的醫家精華!

關鍵是。那些醫書中的葯方或理論,都是經過驗證行之有效的,所以方運哪怕直接使用也不會出問題。

唯一的問題是聖元大陸的葯材更加豐富,方運要根據聖元大陸的醫道書籍對華夏古國的所有葯方進行微調。

幸好之前方運就考慮過這個問題,早就對基礎的葯材葯性做出對比,更改起來並不難。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沒有一個進士投靠瘟疫之主,而山上的濃霧越來越多,越來越濃。

慢慢地,許多進士開始不斷利用官印看時間,因為現在已經是聖元大陸的上午十點,再過兩個小時,到了正午,瘟疫之主就會積蓄足夠的力量,所有進士必死無疑。

又過了一刻鍾,方運依舊坐在原地一動不動。

張子龍一咬牙,道:「醫道艱難,必當一一親歷。眾人之中我的醫道境界最高,醫書威力最強,我先試著闖一闖,或許能有一些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