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抵達寧安縣(1 / 2)

儒道至聖 永恆之火 1199 字 2020-08-02

</br>空行樓船離開京城,跨過玉陽關,飛行許久,終於來到一座縣城之外。←頂點說,..

敖煌把頭探出船舷,奴奴站在龍頭之上,爪子牢牢按著硯龜,而食指高的墨女則腳踏墨蛟,懸浮在奴奴身邊。

楊玉環握著方運的手,與方運一同觀看。

寧安縣三字最近頻頻出現,方運已經無比熟悉,以至於明明是第一次看到寧安縣,心中卻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寧安縣是景國北方的運輸樞紐,運往西北、正北和東北三個方向的糧草幾乎都會經過這里,因為寧安縣外就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河道,利用河道可以把糧食轉運到東北或西北。

那條河就是在北方很出名的益水河,而寧安縣的別名便是益縣。

寧安縣離益水河有數百丈遠,從中引水環繞城市,形成了一條寬闊的護城河。

此刻已近中午,就見寧安縣各處炊煙裊裊,一派安詳之色,絲毫不像是緊鄰前線的城市。

寧安縣的正北方,沒有真正的城市,都是要塞或關卡。因為,那些地方只有戰爭與生死,妖蠻不會給人族任何機會種糧畜牧。

城牆高築,上面有士兵在巡邏。

和江南一派春光不同,春風仿佛還未吹到這里,哪怕天空艷陽高照,一些地方還有些許殘雪。

方運昨日見江南春色,今日見塞北冬意,倍感怪異,仿佛置身於兩個不同的世界。

飛得更近了,方運才現這個城市仿佛被無形的力量割裂。

一部分是嚴肅的軍營。數不清的士兵在操練,這里的士兵大都是新兵,經過基本的操練後,會送往三邊的各個關卡。

一部分是熱鬧的商人。許多從武國來的商船會沿著益水河進入寧安,商品從寧安運往附近的城市,遠比從陸路直接運到京城成本更低。

最後一部分則是寧安縣的居民。現在沒有農活,得益於聖廟的力量,縣城內並不冷,得益於寧安縣的繁華,他們只要稍稍出力都餓不死,所以他們成了生活節奏最慢的群體。

嚴肅,熱鬧,散漫,明明充滿矛盾,卻出現在同一座城市。

親眼看到這一切。方運才知道為何去年計知白用盡全力,殿試的民生一科也不過得到丙上,連個乙下都沒拿到。

民生所包涵的因素極多,治安、貧富、民風等等因素極多,哪怕計知白是左相的學生,這里的官員全面配合,也拿那些人毫無辦法。

在寧安縣城外三里的亭外,站著許多人。

方運目光掠過那里,腦海中浮現寧安縣的各大勢力。

寧安縣雖有鷹揚軍的一軍。但最大的勢力卻不是軍方,而是轉運司。

這個控制整個密州運輸的部門雖然只是四品衙門,但實權之大,甚至超過密州的州衙、州文院和州軍等三個三品衙門。

密州只剩四府。另外五府或名存實亡,或已經被蠻族占據。

地方,人少,那么讀書人就少。文院權力自然不大。

在密州,軍方力量最重,那屬於文官系統的府衙力量就大大不如他處。

州軍雖然也屬軍方。但只是密州的守護力量,跟鷹揚軍或定遠軍等大軍完全不能比,所以權力也有限。

偏偏三邊各軍特別依賴轉運司,這就造成在密州轉運司的實際地位高於其他官衙,至少由翰林坐鎮,同時兼任三邊轉運司。

兩塊牌子,一個部門。

「密州轉運司」的司正雖然是四品,但「三邊轉運司」的司正卻是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