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戒石碑(1 / 2)

儒道至聖 永恆之火 1201 字 2020-08-02

</br>馬車停在縣衙門口,方運走下車。

「方虛聖……」

「終於見到方虛聖了……」

街道兩旁依舊擠滿了人,若不被差役和官兵擋著,必然會如同潮水一樣涌過來。

方運向眾人一拱手,微笑著舌綻春雷:「諸位鄉親父老散了吧。從今以後,我方運與諸位都是一家人,以後若是想我了,隔三差五來縣衙看兩眼,不過,只管看,不管飯!」

眾人哄堂大笑,遠處的人喊著一些告辭的話,真就慢慢離開。

許多人一步三回頭,依依不舍。

眾多人一邊走,一邊教訓自己的兒孫。

「看到沒有?那就是文曲星下凡的方虛聖!有他在,咱們寧安縣肯定能出狀元,出大儒!」

「寧安縣已經三年沒出進士了吧?」

「有方虛聖在,咱們寧安人就有奔頭了!」

一干百姓紛紛議論,他們的大部分話題都針對方運的教化,《三字經》一出,方運的名聲在望子成龍的百姓中已經轉化為強大的能力。

寧安縣的官吏們聽著百姓的議論,無不心沉重。

他們曾經商量過,要么把方運捧到神壇架空,要么把方運的光輝剝除,但後者幾乎不可能做到,而前者相對簡單。

可目前看來,方運遠比想象中難纏,剛下車就以極低的姿態說會融入寧安縣,然後稱贊丁豪盛,之後打暈想立威的司正耿戈,一路上無比親民,絲毫不擺架子,甚至與百姓開玩笑,這哪里像是一個剛剛主政一方的進士,簡直就像是一個官場老油條。

寧安縣眾官相互看了看,方運似乎抓住了寧安縣唯一的突破口,百姓!

只要百姓想讓自己的子孫科舉成功,那么一切的阻礙都會被他們推翻。而且在寧安縣上學的不僅有當地的百姓,還有那些小商人和大量的軍戶子女。

眾官看著方運已經走到縣衙門前,立刻跟進。

方運一邊走,一邊觀察縣衙的環境。

這寧安縣雖是一縣。但占地極大,人口眾多,比之青烏府的府城都不遑多讓。這縣衙也比濟縣的大許多,不過相對周圍的建築有些破舊,多年沒有翻修。

官場素來有官不修衙的習慣。避免勞民傷財,又有勤儉之名,還能省下銀錢,三全其美。

縣衙的大門敞開著,兩邊有醒目的紅漆柱子,上面掛著紅彤彤的燈籠,大門的階梯兩邊,有獅子鎮守,威風凜凜。

正門的上方有黑底金字牌匾,上面寫著「寧安縣署」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相傳是一位大儒的手筆。

上了台階,正門左面是兩面石碑,一面寫著「誣告加三等」,另一面寫著「越訴笞五十」,前者用來警戒百姓不能胡亂告狀,不能誣賴他人,後面則是禁止越級告狀,一旦越級上訴先用刑具打五十大板再說。

右面則是一面鳴冤鼓,百姓只要有冤屈就可擊鼓鳴冤。

進入縣衙,便是寬闊的前庭。但在正門和大堂之間,有一座半人高的石碑擋路。

石碑的正面寫著三個字,公生明。

這是《荀子》中的原句,意為公正就能明察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