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時代洪流(1 / 2)

儒道至聖 永恆之火 1200 字 2020-08-02

</br>無人反對,方運點點頭,道:「清晨雖然行人稀少,但此次駿馬文會只准在左半邊道路奔跑,不得傷人或其他車馬,否則取消比賽資格並送交衙門嚴判!當然,男子不得動用才氣或文膽等一切力量。|每兩個看的人當中,就有一個注冊過的賬號。」

眾人一愣,人族駿馬文會舉辦這么多年,只有方運要求這么嚴,在城市內不能賽馬是常識,沒想到出了城在人煙稀少的地方,方運的限制也這么嚴格。

高庸解釋道:「並非是方虛聖為難我等。寧安城的馬車就只准從左半邊道路前行,因為若在右邊行駛,馬鞭會抽到路人。而且對馬鞭的長度和揮鞭長度也有限制,讓其不傷行人,同時嚴格規定了最高速度。一開始實行的時候許多人被罰款,寧安城怨聲載道,但是實行之後,寧安城撞人、行人相撞的事故不足原來的十分之一,整座城市看上去井然有序。」

「此事我也知道。據說孔城在兩個月前已經效仿寧安城,實行街道新規定。對了,寧安城的所有新道路都分了馬路和人行路,這也是寧安城行路變好的主要原因。而且在路口都有醒目的標志,讓馬車減速,讓行人注意,簡直是神來之筆。」

「如此做會不會太麻煩?」

「如果能少死幾個人,少傷幾十個人,這種麻煩值得!據說僅僅寧安城一年至少會有數千人被撞傷,一些孩童甚至被撞死。換成往年的殿試,僅僅這條道路新規矩,就能讓一個殿試進士的民生得乙上,運氣好還能得甲等!」

「方虛聖的貢獻太多,各地已經有了『全面學寧安』的口號。尤其是人族的中心,孔城。甚至不斷聯系方虛聖,不僅要學,還要知道為什么。」

「好。那以後咱們再參與駿馬文會,一定要倡議在左半邊道路。把方虛聖的事告訴眾人,慢慢便可以養成習慣。」

眾多讀書人點頭,欣然接受這種新鮮但有益處的事物。

巾幗社的女子們則大都盯著方運,眼中滿是敬仰之,她們都是飽讀詩書的女子,同樣清楚方運對人族的改變有多么重要。

方運先是聯系保護自己的大儒和大學士,讓他們監察比賽,主要別傷到路人。然後腳踏平步青雲在半空,舉起手。

「預備……開始!」

方運一聲令下,所有的蛟馬動起來。

上千蛟馬在道路的一側奔跑,開始十分緩慢,幾乎是馬挨著馬。

不過這些讀書人並不著急,和魁相比,人命更重要,或者說,在方運面前的表現最重要。

最前面的蛟馬開始不斷加速,但是每當遇到行人靠近。都會減速,而後面的騎士也不會趕超,隨之減緩速度。

出了京城二十里。路上已經沒有行人,連馬車也非常稀少,所有的蛟馬開始加速。

排名前十的都是男子,但第十一的則是一位女子,其後男女相間,所有女子竟然都在隊伍的前七百名,最後的三百多騎士都是男人。

方運仔細一想便明白,飽讀詩書的女子,九成九都生在富貴人家或官宦之家。而巾幗社的女子平均家世更高,這些女子中地位最差的也是翰林之孫女或名門嫡女。哪怕自家沒有蛟馬,也能借到極好的馬。

反觀那些男讀書人。生在富貴或官宦之家的不足一半,大都是家世平平,頂天是望族或普通富商,蛟馬都很一般。

方運看著這些男子,輕輕點頭,這里和華夏古國的古代一樣,雖然是統治者占據主導地位,但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階級流動最暢通也最活躍,這是其他古代各國遠遠不能比的。

孔子的「有教無類」奠定了一個強大的基礎,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受到教育的人是平等的,這種思想深入華夏人的骨髓和血液中,配合科舉制度,讓底層的寒門最終也能出貴子。

孟子的「人人可以為堯舜」建立在有教無類的基礎上,竟然說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這種可怕到骨子里的平等觀念,是古代時期其他國度不可能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