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3章 聖骨文寶(1 / 2)

儒道至聖 永恆之火 1167 字 2020-08-02

</br>方運給了姜河川一個肯定的答復。

隨後,方運不斷回復眾人的傳書,好在傳書不是非得一筆一畫書寫,可以直接用意念完成,方運一瞬間可以完成數十封傳書。

過了一刻鍾,一封普通傳書飛來,方運不准備細讀,只是看了一眼落款,不得不閱讀傳書。

因為來傳書的是孔德論,多年的聖墟好友。

當年方運成虛聖後,各家贈送大禮,顏子世家贈送十寒古地一座城市,孟子世家贈送聖血與聖骨大儒文寶筆,而孔子世家贈送了孔聖古地的一處封地。

孔德論在傳書上說,孔家已經知道方運回來,既然大學士的境界已經穩固,找個時間去一趟孔聖古地,接受孔家封地。不過,歷代接收孔家封地都有一個條件,要自己帶兵開拓出一片新的緩沖地帶,所以當時孔家沒有立刻贈送古地,畢竟那時候方運沒有實力在孔聖古地開疆擴土。

因為有一任孔家家主說過,孔聖古地不需要守成者,只需要征服者。

方運想了想,孔聖古地十分凶險,一般只有大儒才會開疆擴土,大學士實力有限,於是傳書給孔德論,說現在自己在戰界已經徹底鞏固致知境的力量,即將邁入誠意境,後面還有正心境,至少要等正心境才能去孔聖古地。

方運給孔德論傳書完,稍作休息,思考誠意境。

誠意境大學士,心念赤誠,真實無妄,要么沉默不語,一旦開口,必須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要么什么都不做,一旦內心有想做的事,且無法說服自己,那么無論善惡,必須要去做。

一旦違背誠意境的力量,會跌落到致知境。

誠意境是大學士的一道奇特的門檻,許多大學士被這道門檻擋住,反復進入誠意境又反復失敗退入致知境。

格物境是探尋萬物規律,致知境是理解萬物規律,而誠意境只是在認識自我,明確自己想要什么、應該做什么,看似與前後的境界無關。

但實際上,只有認清自我,才能與萬物相融,達到正心境界。

誠意境只能讓自己不會被自身蒙蔽,而正心境則能讓自己不被任何事物蒙蔽。

人族讀書人常常笑談大學士中出敗類,就是因為許多大學士在誠意境中掙扎,在誠意境中不斷認識自我。

方運歷經書山,心中有所悟,其實讀書也好,科舉也罷,都是在格物,在探究萬物的規律,而書山之中,尤其是最後幾山的經歷,就是在致知,在理解萬物的規律。

一旦離開書山,便需要認清自我,從而更好地認清這個世界。

因為,許多人犯下的許多錯誤,原因往往是沒有認清自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

認清自我,永遠是人類最難做到的事情之一。

所以,誠意境會成為許多大學士終其一生也無法跨越的門檻。

誠意境非常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