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章 香江無香(1 / 2)

儒道至聖 永恆之火 1178 字 2020-08-02

</br>「既然盧縣令自認為無力審理復興社一案,嚴知府認為應當交由誰人審理?」方運面色和藹地看著泰合知府嚴悟。

嚴悟沒有立刻回答。

盧鳴則瞄著嚴悟,眼中閃過一抹不滿,隨後望向方運,心中充滿尊敬,因為他明白,之前方運故意要嚴悟接手,就是一個陷阱,然後再配合這句話,讓嚴悟進退兩難。

嚴悟的目的很明顯,把此事留在泰合府內審理,無論審理結果如何,他都能向有利於慶國的方向處理。但是,現在盧鳴不想審案,嚴悟要么以上官的身份逼盧鳴接受,要么自己審理。

一旦嚴悟以上壓下,那么就等於給方運一個借口,讓方運也能夠以總督之身下令。

嚴悟若是自己審理,一旦出了岔子,那么方運將會趁機將他拿下。

總督專斷,別的都不需要,只需要一個借口。

在場許多官員已經明白方運話語里的意思,一些官員十分驚詫,甚至偷偷觀察四周,懷疑有尚書甚至四相層次的人精官僚在暗中指點方運,一個人才氣再高,但未在官場磨礪過幾十年的,絕對說不出這番話。

嚴悟的額頭滲出微亮的汗跡。

其他「慶官」暗中焦急,想要幫助嚴悟,但真能負責此事的,除了泰合府的縣令和知府,只有法司衙門、刑司衙門、州牧衙門和總督衙門,而這三個衙門都被「景官」牢牢把握,再之上,就是京城的大理寺、刑部和監察院能負責,也就是常說的三法司。

雙方都不想把這件事交由三司會審。

雖說象州的「慶官」沒有主動承認妄圖讓象州重新歸屬慶國,但早就與「景官」處處對立,雙方都知道對方是什么身份,一旦出頭,必然會被眾「景官」圍攻。

片刻之後,嚴悟道:「此事既然牽扯到兩國紛爭,單單交由法司恐怕不妥,應該交由禮司和法司聯合審案。」

眾多慶官露出滿意之色,一國有禮部以及主管外交的鴻臚寺,而一州沒有類似鴻臚寺的衙門,鴻臚寺的一些職能歸入禮司。

一州之內的政務由州牧主管,州牧之下有各司分管具體政務,諸如戶司、刑司、禮司、工司、法司等等。

一州各司是具體處理事務的衙門,州牧基本不會像縣令或知府那般親自審案,除非極個別情況。

「嚴知府乃是老成之言,我看當由禮司與法司聯合判案。」

「這是最穩妥之策,畢竟涉及到上百讀書人。」

象州的禮司,一直都是慶官們的自留地,當年景國接手象州,想要用景國官員或傾向景國的「景官」們占據各司的司正和左右司正,但遭到慶官們強烈的反彈。

慶官雖然暗中支持慶國,但畢竟是象州人或象州官員,景國朝廷不可能因此逼他們離開,一旦逼他們離開,整個象州的大部分衙門都會癱瘓。更何況,還有左相柳山在朝中與他們遙相呼應。

不得已之下,景國妥協,讓出禮司,由慶官把持,同時其余各司的司正、左司正和右司正的三位主官中,必然讓慶官擔任右司正,而且左司正也必須是象州本地人,只有司正可由景國其他州的官員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