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8章 《民報》風波(1 / 2)

儒道至聖 永恆之火 1120 字 2020-08-02

</br>方運慢慢翻閱文書,其中有幾份文書讓他冷冷一笑,那幾份文書竟然推薦葛憶明開辦《民報》。

而且,其中一人正是《象州邸報》的唯一編審管翼。

在刑殿追查增刊事件的時候,管翼如同縮緊龜殼里的老烏龜,一動不動,沒有關於他的任何消息,現在刑殿懲罰完,他馬上冒出來。

管翼以《象州邸報》編審的身份,強烈支持葛憶明開辦《民報》,甚至還指出,無論誰在象州開辦《民報》,審核權必然要在禮司。

方運繼續看文書,今天禮司的官員格外一致,除了推薦他人,還全都在文書末尾聲稱禮司擁有《民報》的審查權。

禮司所有官員集體施壓。

這些慶官故意與方運唱反調,推薦跟慶國密切的勢力,但景官們大都得到董文叢的暗示,大都推舉方氏藏書館等一些不是以盈利為目的讀書人機構。

隨後,方運召開象州眾官會議,在會議上,方運除了一開始主持會議,一直聽著眾官爭論,一言不。

州衙大堂內,眾官唇槍舌劍,爭執不休。

慶官與景官從頭開始就在爭吵,爭論《民報》開辦者的資質,爭論《民報》的開辦時間,爭論審查權,爭論主管衙門,爭論篇幅,爭論出版頻率,爭論售價,最後甚至連「民報」兩個字由誰題字都在爭論不休。

方運看著正堂左右兩側的官員爭吵,突然明白歷代皇帝為什么大多死得早,大概是煩死的。

現在慶官與景官的斗爭已經白熱化,雖然景官占據較高的官位,但慶官在中低層的數量較多。

慶官的觀點是,既然《象州邸報》一直以來由禮司負責,那開辦《民報》和以後的管理,都應該交由禮司。

景官的觀點則是,國家的邸報跟禮部無關,由進奏院負責,那么,應該效仿京城,在總督府內設置一個相似的部門,專門負責審閱《民報》。

雙方越爭越激烈,情急之下,巴陵知府閻霄口不擇言,指責《象州邸報》純粹在胡言亂語,配不上「邸報」之稱,只能叫小報。

《象州邸報》的編審管翼大怒,指責閻霄。

管翼正說著,方運懶洋洋開口,道:「管編審,閻霄說的不無道理,你何必氣急敗壞。」

方運加入討論,州衙正堂瞬間靜下來。

管翼是一個留著三縷胡子的中年人,年過五十,皮膚蠟黃,面色有些陰沉,他一拱手,道:「啟稟總督大人,我《象州邸報》向來講事實、擺道理,旨在向百官傳遞最快最真實的事情,不曾有半點胡言亂語,閻霄實乃信口雌黃,下官不敢認同。」

「哦?《象州邸報》講事實?為何我閱遍這些年來的《象州邸報》,看到的是滿紙謊言。同樣是建立造紙工坊,五十年前慶國商行在巴陵建造時,你們鼓吹造紙工坊如何如何好,比如能養活更多工人,能讓紙價降低;但在前不久,巴陵要建立新的造紙工坊,你們卻只字不提造紙工坊帶來的好處,一口咬住造紙工坊能排出廢水害死人。你身為《象州邸報》編審,不覺得奇怪嗎?」方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