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7章 《一贈柳山慈烏啼》(1 / 2)

儒道至聖 永恆之火 1136 字 2020-08-02

</br>朝堂之上眾官見方運對勸說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全都無可奈何。

一些讀書人急忙傳音給在場的大儒,但姜河川、周君虎、陳知虛、曹德安和趙景空等所有大儒也只能無可奈何地看著方運。

之前這些大儒可以憑借高文位勸說方運,但現在方運已非普通大學士,不成文豪,根本沒有資格教導方運。

已成大儒,言行有禮,即便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他們也不會逾越。

一些人見方運如此堅定,神色突然變得堅毅起來,死死盯著柳山,文宮才氣震盪,唇槍舌劍錚錚輕鳴。

只要雙方開戰,那這些人必然會不惜一切出手保護方運。

即便,面對的將是一尊半聖

國士所在,眾聖皆敵

京城方圓萬里,天地輕震,元氣紊亂。

柳山與左相黨人終於變了臉色,他們沒有被方運的贈送詩詞嚇到,卻被文武百官的同仇敵愾驚到。

若是景國文武百官聯袂出擊,宗聖未必能救得了柳山

因為,景國國運與京城的所有力量會主動抵擋宗聖的力量。

眾志成城,無懼半聖

方運卻渾然不覺,落筆便書寫詩詞。

一贈柳山慈烏啼。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今有柳山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在全詩未寫完之前,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有一種烏鴉母慈子孝,在民間傳誦,故稱慈烏。

這首詩並無佶屈聱牙之處,講述了一只慈烏失去了母親,經常啼哭,守著母親曾經居住的樹林,一直不肯離去。這只慈烏每天都會哭泣,仿佛在哀訴自己沒能反哺盡孝,人聽到也會流淚。為什么慈烏特別哀怨,難道其他鳥類沒有母親嗎應該是慈烏至孝,無法承受母親死亡之痛。

方運寫到這里的時候,眾多讀書人隱約明白,方運並不是想寫戰詩攻擊柳山,而是想利用詩詞的力量批判柳山。畢竟,人族不只有戰詩詞有力量,比如著名的管仲檄楚使諭巴蜀檄為袁紹檄豫州和檄蜀文等等都曾經形成實質的力量,甚至能削弱敵國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