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9章 四書雛形(1 / 2)

儒道至聖 永恆之火 1179 字 2020-08-02

</br>方運手持自己書寫的《論語新注》,用平緩的語氣誦讀,先讀孔聖的《論語》正文,然後逐步解釋每一個字,接著直譯,最後意譯,而意譯中大都包含引申義。

方運有口含天言,凡是聽到他的聲音的人會完全理解字意文意,並且很難忘記,又有教化聖道邊緣的力量,更加讓人信服,讓兩頭大妖王變得虔誠和謙虛。

口含天言只是讓聽課之人被動接受,但教化聖道的力量則讓人在聽課的時候主動改變,年常日久,所有的改變就會成為習慣,從而成為全新的人。

《論語新注》和《論語》一樣,共二十篇,方運讀完五篇後,便看向兩頭大妖王。

那兩頭大妖王如痴如醉,還在回味這人族經典。

方運則不去理會兩妖,提筆在前五篇中稍加改正,因為在誦讀過程中,他又有了新的見解。

過了一個時辰,兩頭大妖王才恢復平靜,和往常比,兩妖的目光更加柔和。

方運原本的計劃是先去古皇林,後去赤山附近等待神賜山海,但因為打劫妖蠻的收獲遠遠過預想,而且進入古皇林可能需要太多的時日,便決定一路打劫向赤山。

一人兩妖直奔赤山,前行一天便停留數個時辰。四天後,方運講完《論語新注》。

兩頭大妖王也出現明顯的變化,目光更加清澈,頭腦更加聰明。

鼠汰王甚至還旁敲側擊想拜方運為師,卻遭到婉拒。

第五天,方運一邊書寫《大學新注》,一邊教授兩頭大妖王。

《大學》是《禮記》中的一篇,不過千余字,但卻是儒家的提綱挈領之卷,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

在華夏古國,二程先看重《禮記》中的《大學》與《中庸》,將其與《論語》和《孟子》在一起並稱為「小經」,後朱熹次單獨將《大學》與《中庸》提取出來注疏,與《論語》和《孟子》並稱四書。

在聖元大6,方運之前未有人單獨提取《大學》單獨作注。

有了之前的經驗,方運並沒有立刻將《大學新注》寫完,而是留下最後一個標點符號,最後的句讀不點下去,整本書就不算完成。

第六天,方運開始作《中庸新注》。

《中庸》的字數也不多,只有三千余,如果說《大學》重修身,那《中庸》則更重養性。

第七天開始,方運作《孟子新注》。

四書之中,《大學》千余字,《中庸》三千余字,《論語》一萬三千余字,而《孟子》則有三萬四千余字。

和《論語》相比,《孟子》中的思想更紛雜,也更加激進。

孟子是幸運的,因為在他那個時代,儒家的力量遠遠大於孔子所處的時代,他得到的待遇也遠遠好於當年的孔子。

孟子也是不幸的,戰國時期遠比春秋時期紛亂,除了儒家,還有各家力量趁勢而起。

《論語》之中,主要是孔子與弟子交流之言,雖與王公交談,諸如魯哀公、魯定公、齊景公、衛靈公等等,但內容也並不多,所占篇幅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