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1章 深宮之中(1 / 2)

儒道至聖 永恆之火 1166 字 2020-08-02

</br>皇宮之中,亂作一團。

這一天,景國乃至全聖元大6最常出現的兩個詞,便是逼宮與清君側。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若是景國皇室不答應此事,那么密州與象州兩地官員,將會做出更激烈的事。

那些官員所謂的辭官,沒人會相信,若是皇室真敢同意他們辭官,那象州與密州第二天就敢宣布清君側甚至獨立。

景國皇宮之中。

禮部尚書盛博源隔著薄薄的簾幕,與太後對坐。

盛博源身形高大,面闊鼻直,已是古稀之年,卻並不顯老態,反而看上去非常健壯。

自上一任禮部尚書毛恩崢告老還鄉之後,盛博源執掌禮部至今。此人雷厲風行,頗有膽色,去年成就翰林,終登尚書之位。

此刻,這位讓禮部官員敬仰的新任尚書,眼中滿是無奈。

「盛愛卿……這朝堂之上,也只有一你人最可靠。」太後悲切的聲音從幕簾之後傳來。

盛博源輕嘆一聲,久久不語。

皇室的主要力量是軍方,在朝堂之上,左相未倒之時,皇室獲姜河川與曹德安鼎力相助,所以即便落於下風,也能穩定局勢。

但現在,曹德安竟然投向方運,而姜河川遲疑不決,等於保皇黨的力量十去七八。

朝廷的一二品官員中,傾向皇室的居多,但只有掌管禮部的盛博源是真正的皇室嫡系。

至於其他各部尚書或諸卿,要么與曹德安和姜河川交往深厚,要么有世家背景,出身不如盛博源純粹。

像刑部尚書以及大理寺卿,都有聖院的關系,身為法家的他們,平日里想盡一切辦法削弱皇權,不可能在這種時候堅定站在皇室的一邊。

即便是左相權勢滔天之時,任命刑部尚書以及大理寺卿,都需要征求刑殿同意。

至於兵家軍方之人,讓他們沖鋒陷陣絕無二話,現在涉及黨爭朝爭,他們便無用武之地,更何況,憑借寧安之戰和兩界山之戰,方運已經徹底征服兵家將帥,皇室對軍方的信任已經遠不如從前。

「太後,老臣文不足以治國,武不足以開疆,但為報先帝之恩,肝腦塗地在所不辭!臣,與方賊勢不兩立!」盛博源怒目圓睜,與方運徹底劃清界限。

太後輕輕點頭,露出欣慰之色,道:「先帝當年就常誇盛愛卿是股肱之臣、人族棟梁,可惜你太過正直,不如柳山會弄權,不如曹德安圓滑,因而未能拜相。哀家現在也是亂了方寸,不知哀家請姜河川出任左相,是否妥當?」

盛博源道:「此計乃是神來之筆,微臣十分佩服。只要河川先生願意擔任左相,便斷了方運獨攬大權之路,若方運真想再入朝堂,或與曹德安相爭,或擔任新任文相,難以興風作浪。」

太後長嘆一聲,道:「哀家也是這般想。只是,已經過了一日,文相至今沒有答復哀家。河川先生怕是仍舊在猶豫。你說,劍眉公如何?」

盛博源忙道:「萬萬不可!河川先生寬厚仁慈,即便明知去擋方運,聖旨面前也只能赴任。但李文鷹不同,他為人果斷剛烈,若是認為自己成為擋箭牌,必然會當場掛冠而去。」

「那么,難道讓曹德安任左相?」

盛博源搖頭道:「曹德安此人圓滑老辣,他身為大儒,無懼皇室,卻是怕方運深厚的聖院背景,寧死也不可能與方運爭斗。若是他有與方運爭斗的勇氣,何至於讓柳山坐大?您若是讓他出任左相,他定然會推舉方運,到那時,偷……反而不美。」

盛博源僅僅說了半個「偷」字,便急忙改口,差點說出偷雞不成蝕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