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5章 賞罰分明(1 / 2)

儒道至聖 永恆之火 1176 字 2020-08-02

</br>在一片贊譽聲中,左相閣的第二禮也很快宣布,減少官員馬車的裝飾物,盡量做到朴素,並規定若換新馬車,其價格進行根據品級掛鉤,即便是一品大員,平日出行的馬車造價也不得過五百兩。同時,若用於慶典或祭祀等特殊場合的新馬車,則不受限制,但平日里不得上路。

方運以身作則,摘除龍馬豪車上的許多飾物。

在聖元大6,馬車往往比許多用具更能彰顯主人的尊貴,所以一些富豪高官的馬車極盡奢華,用各種名貴材料制作裝飾,實用性反而其次。

方運的龍馬豪車雖然價值高,但主要的花費都在防護性上,比如結實的木材或一些機關,在裝飾方面上並不特別看重。

第二禮一出,民間呼聲更高,其實民眾早就厭煩了那些高官坐著豪華馬車招搖過市。

一些富商和沒有官身的讀書人感受到了壓力,主動宣布減少馬車飾物,盡量不在國家有難的時候過於奢靡浪費。

這第二禮也完全取自《禮記*少儀》,因此許多人開始預測方運的第三禮。

這兩禮在《禮記》的原文是「國家靡敝,則車不雕幾,甲不組,食器不刻鏤,君子不履絲屨,馬不常秣」。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國家財政緊張、受災或危難時期,車盡量不要雕刻過於華美的花紋,鎧甲不要使用過於鮮艷的飾物,食具也不用精工雕琢,地位高的人不穿容易磨損且昂貴的絲質鞋,馬也不要常喂谷物。

又過了一日,左相閣頒布第三禮,正如許多人所猜想的那樣,對官員的靴子進行了一定的規定。

許多官員也沒有反對,但是,卻有一些官員暗地里說閑話,認為方運小題大做。

還有一些官員表示方運真是喝醬油耍酒瘋咸的,堂堂左相,竟然主抓這種小事,簡直是把國之重器當兒戲。

一些富裕之人也開始有了怨言,雖然方運明文規定沒有官身的人不在受限范圍,但為了避免被人指責奢侈浪費,他們只能跟著削減日常用度。

也就是在這時候開始,市井百姓里出現了雜音。

那些以制造馬車和制鞋為生的富商和工人,開始埋怨朝廷亂下禁令,讓他們受到損失。

不過,總體上來說,官民的態度大都是支持。

每日一禮從名字來看,就是從小開始,所以大多數人並沒有覺得方運在小題大做。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每日一禮6續布,都是一些具體的事項,官民6續習慣,除了官員每天要看邸報和公文掌握每日一禮避免出錯,普通百姓繼續和往常一樣,失去了新鮮感,但也經常談起。

在每日一禮進行到第七天的時候,一封監察院的奏章出現在輔相閣,隨後輔相閣的官吏將其轉給左相閣票擬。

輔相主管監察院,監察院的奏章都會由輔相票擬,然後再送交皇宮,若是監察院對輔相票擬有異議,內閣其余各相才有言權。

既然輔相閣將奏章轉交給左相閣,那便意味著交出這封奏章的票擬權。

很快,有關那道奏章的內容傳遍京城官署。